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原創新聞

一瓶“冠軍水”道出柳州的生態密碼

2022年03月11日08:44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中,一瓶“冠軍水”跨越千裡,跟隨全國政協委員、廣西柳州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韋震玲來到了會場,一同講述柳州保護水生態的故事。

韋震玲委員展示“冠軍水”。受訪者供圖

生態“密碼”:從“酸雨之都”到“清渠如許”的治理決心

這瓶水來自柳江河,是大自然的饋贈。

“在出發之前,我跟隨當地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的工作人員到柳江河調研。在監測的斷面上,我取了一瓶水。當時我還有些擔心,經過從南到北的地理跨度和十多天的閉環管理,這瓶水會不會變色、變渾濁。但是請大家看,現在它還是如此清澈、透亮。”

在會議中,韋震玲委員向在座的全國政協委員們展示了這瓶天然水的優秀之處:“柳江河水,是‘冠軍水’。”

根據國家生態環境部公布的2021年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水環境質量排名,柳州在全國300多個地級以上城市中排名第一,是繼2020年取得全國第一的好成績后,再次“蟬聯冠軍”。

韋震玲委員(左一)取到一瓶清澈的柳江水。受訪者供圖

柳州是廣西工業重鎮,冶金、汽車、機械制造等等重工企業林立,曾經以酸雨聞名,水污染程度嚴重。然而就是這樣一座城市,如今把地表水質量保護工作做到了全國第一。

韋震玲委員深感自豪:“這一成績的取得是柳州市堅決貫徹‘兩山論’,緊緊圍繞‘既要促進經濟發展,又要保持良好生態環境’的思想,痛下決心大力開展環境治理,經過艱苦不懈的努力取得的成就。”

據統計,“十三五”時期,僅為實現水污染防治目標,柳州市投入資金達38.31億元,完成整治各類“散亂污”企業559家,關停影響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企業65家,依法拆除非法網箱養殖3327個,整治了1030個影響水生態環境質量的“四亂”問題。

從“吊車尾”一躍變為“領頭雁”,柳州水生態環境質量蝶變的背后,還有檢察機關履職盡責的身影。據悉,2018年以來,柳州市檢察院共辦理涉河流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公益訴訟案件214件,其中行政公益訴訟案件120件,發出檢察建議69件,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94件。檢察長作為“第一責任人”,堅持靠前指揮、統籌協調,帶頭辦理有重大影響的公益訴訟案件。

韋震玲委員介紹,2020年9月柳州建立了“河長+檢察長”的工作協作機制,“這推動檢察院立足檢察職能,全力投入水生態資源保護的工作體系之中”。

目前,在柳州市檢察院的指導下,當地基層院與轄區內河長辦簽訂協作機制,已實現“河長+檢察長”機制兩級全覆蓋,達成行政執法和檢察辦案信息共享,暢通涉河線流域索移送渠道。

據統計,柳州檢察機關與水利部門開展聯合巡河工作30余次,對轄區內重點江河段進行巡查,重點查看河流周邊是否存在污染源、非法採砂、違法佔用河道等影響水體的情況,共督促治理被污染河道18公裡,增殖放流魚苗35萬余尾,為柳州實現從“酸雨之都”到“清渠如許”的華麗嬗變,作出了檢察貢獻。

長治久清:建議大力推動全流域水生態補償機制建設

“如果大家有機會到柳州可以去看看,柳江河整治得非常漂亮。”韋震玲委員說道。

據了解,為促進柳江河“長治久清”,柳州市檢察院積極打破地域壁壘,探索跨區域公益保護,已經牽頭推動河池市、貴州黔南州、黔東南州三地檢察院就接壤地界的柳江流域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開展協作,共同簽署《關於柳江流域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協作意見》,破解大江大河保護“上下不同心、兩岸不同行”等難題,為打好碧水保衛戰、護好水生態提供長遠支撐。

韋震玲委員(右一)到柳江河面做水質監測。受訪者供圖

在履行檢察職能,積極參與治水過程中,韋震玲委員了解到,雖然近年來國家積極倡導推動建立跨區域、跨省際水質生態補償機制,也出台了一些具體意見,但欠發達地區受制於有限的財稅收入和發展不平衡等問題,無法依靠協商推動形成有效機制,造成雖共飲一江水,但上下游的投入和收益並不對等的狀況。

她表示:“作為一名從事檢察公益訴訟工作的檢察官,水資源生態保護問題與我的工作息息相關﹔作為一名少數民族界別的全國政協委員,牢固樹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是我的責任擔當。”

為此,韋震玲委員帶來了一份《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導向 大力推動全流域水生態補償機制建設》的提案,建議全國人大將生態保護補償法的制定工作納入下一個五年立法規劃,推動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法治建設,為全流域水生態補償機制建設及其他生態補償提供法律依據和法治保障。

韋震玲委員介紹,目前,我國地表河流大約有10萬多條,主要河流的上游幾乎都集中在民族地區,各大水系途經流域主要的產水地區,也大多集中在少數民族地區和經濟欠發達地區。產水量大,水消耗量小,豐富充足的水資源供給為下游地區水資源開發利用和經濟高速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

她認為:“生態補償機制的缺位,導致少數民族和欠發達地區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齊頭並進的內生動力無法得到有效激發,影響了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命運共同體在民族地區與先進發達地區之間的構建。”

在提案中,韋震玲委員建議國家建立全流域水生態差別化補償機制,以獎代補,加大對民族地區水污染防治資金的支持力度﹔建立一定的財稅補償機制,加征水系受益地區水生態環境治理稅收,用於對國家重點水生態保護區轉移支付的補償支持﹔建立生態補償科學和政策研究機制,提供理論支撐和科學保障。

在建立水系全流域協作發展機制方面,她建議堅持誰受益、誰補償原則,通過水權交易補償、水系質量指標購買補償、產業轉移傾斜、對口協作、產業合作、人才培訓、共建園區和由中央制定區域性一體化協作發展戰略規劃等方式,建立跨區域、跨省區之間良性的橫向生態保護協作補償關系。

同時,建立水系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協作機制,由國家制定規劃重點水系保護治理項目和工程,推動水系受益地區與生態環境重點保護區跨省、區、市協作實施治理和保護工程,切實保護全流域生態屏障。

韋震玲委員表示,當前,加快健全流域水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全方位優化配置水資源,有效推動實施跨區域、跨省際橫向水生態補償,是維系我國生態環境保護潛力的有效途徑,也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的必然要求。(覃心 楊春艷 肜儀營)

(責編:覃心、葉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