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平:茶山成為助農增收的“綠色銀行”

昭平茶葉解決了10萬人就業問題。左德強攝 |
立冬以來,昭平縣18多萬畝油茶全面進入採收期,油茶種植戶利用晴好天氣,紛紛上山採收油茶果。近年來,該縣每年新增的油茶種植面積在5000畝以上,今年15萬畝豐產期油茶產值超過2億元。
“我們通過成立油茶產業黨建聯盟,引導農戶把荒廢的油茶林入股聯盟,通過油茶低改技術修剪、施肥后,荒廢多年的油茶林重煥生機,破解有山無力造、有力無山造的農村現實問題。”11月24日,昭平仙回瑤族鄉黨委組織委員徐維陽說。豐產期的油茶樹,管理得當,每畝可產茶油約40公斤,經濟效益不錯。多年來,因為群眾外出務工等原因,很多鄉鎮的油茶林處於丟荒狀態,油茶產業黨建聯盟接手管理后,不僅增加了群眾收入,還解決了村集體經濟問題。
用油茶果榨取茶油,其不飽和脂肪酸高達85%-97%,具有抗氧化,耐貯存等優點,目前市場上1公斤的茶油價格高達150元。目前,仙回瑤族鄉黨建聯盟共同發展帶動並進行低改的油茶近1000畝,幫助村集體收入增加近3萬元,近100戶脫貧戶依靠油茶產業解決了后顧之憂。
在昭平馬江鎮樹富油茶種植基地,隻見工人們正在忙著採摘油茶果。該基地負責人李樹富說:“油茶基地總面積1300畝,今年有300畝油茶挂果,收入10萬元。基地解決了50名脫貧戶的就業,累計解決周邊富余勞動力就業3000多人次,每人每天工資160元。”
“如今,村裡共種植油茶林有1500畝,戶均油茶5畝以上。”馬江鎮古袍村村民雷應和說。幾年前,他到油茶基地務工,得知油茶種植3年后就可以挂果產生經濟效益,於是他把自家的山頭開荒種上了20多畝的油茶,今年油茶第一年結果收入就有1萬元。
馬江鎮是油茶種植傳統鄉鎮,全鄉油茶種植面積達到2.5萬畝,80%以上的農戶家裡都種植上油茶,產值高達1500萬元。
昭平鎮福登村支書黃運飛說:“這幾年,福登村新種油茶面積達到2500畝,初步獲得油茶‘雙千計劃’補貼有70萬元,政府還投入250萬元修建硬化了基地的產業路,更加堅定了大家發展壯大油茶產業的決心。”
為了推廣普及油茶產業,昭平縣相關部門還積極向上級申請,爭取自治區、市的油茶發展“雙千計劃”補貼等惠民政策。截至目前,昭平縣給油茶種植戶兌現了1537萬元“雙千計劃”補貼資金,大大提高了農戶種植油茶的積極性。
多年來,該縣茶葉產業發展迅速,茶園面積達到了24.6萬畝,茶產業從業人員達到10萬人。每年11月份茶葉封園后,此時正好進入油茶果成熟期,油茶果採收期長達一個多月,能有效延長茶農的務工時間,實現豐收接力。“兩茶”不斷發展壯大,以茶葉為主,油茶為輔的全產業發展模式得到了推廣,茶山成為助農增收的“綠色銀行”。(左德強 玉桂賢)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