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良慶入畫來
——寫在南寧市良慶區獲批第五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之際

美麗的南寧大橋。
通過持續綜合整治提升工作,良慶區的農村面貌煥然一新。
優質的生態環境,吸引鷺鳥前來棲息。
“江暢、水清、岸綠、景美”的良慶區沿江風貌。
綠水青山環繞下的良慶區。
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
南寧市良慶區是自治區“實施重點向南發展戰略、建設五象新區、再造一個新南寧”的主戰場。近年來,該城區牢固樹立和踐行新發展理念,將厚植生態優勢、發展綠色經濟、強化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與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強首府戰略有機結合,實現了城區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雙促進、雙豐收——
2020年,良慶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7.5%,為有監測數據以來最好水平﹔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100%,已建成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出水水質抽檢達標率93.3%,建成區主要內河良慶河、楞塘沖全河段消除黑臭﹔中央環保督察及“回頭看”反饋問題、自治區黨委巡視、環保督查交辦問題總體達到序時進度要求。城區圓滿完成“十三五”期間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任務,為“十四五”生態環境質量再提升打下良好基礎。數據顯示,2020年,良慶區地區生產總值406.04億元,較2015年增長280.9億元﹔財政收入71.96億元,較2015年增長49.68億元,年均增長27.0%,位列南寧市各縣區第二。
“我們將繼續按照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建設要求,不斷加快補齊生態環境短板、堅決打好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把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與‘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相結合,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以更加優美的生態宜居環境助推良慶區高質量發展。”良慶區黨委書記陸廣平表示。
高度重視 保障有力
建設生態文明,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
2018年,良慶區黨委、政府就明確提出“生態優先,加快建設美麗良慶”“爭創國家級生態文明示范區”的目標,並成立了工作領導小組,將相關任務和指標逐一分解落實到各成員單位,生態文明建設開啟了新的發展階段。
為確保各項措施落實到位,良慶區政府每年都與各相關部門簽訂環境保護“一崗雙責”目標責任書,把履行生態環保責任納入單位年度績效考評,同時組織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將考評和審計結果作為對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進行獎懲和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據,督促推動各部門和黨員領導干部守土負責、守土盡責。
本著科學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則,通過深入調查研究、反復論証,該城區相繼出台《南寧市良慶區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十三五”規劃》《南寧市良慶區全域旅游發展總體規劃(2018—2025年)》《南寧市良慶區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區)規劃(2020—2025年)》等文件,對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區)進行了精確細致的定位和劃分,明確了總體目標任務及建設重點﹔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全力保障生態建設項目落地,近年來,建成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198套,75.8%的行政村建設有污水處理項目,90%的村庄已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
廣泛動員 一體推進
生態是統一的自然系統,是相互依存、緊密聯系的有機鏈條。按照“藍天、碧水、淨土”的要求,良慶區組織各部門通力合作、動員全社會廣泛參與,打出了環境整治“組合拳”:
——著力解決大氣、水、土污染等突出環境問題。良慶區實行嚴格的飲用水源地保護制度,完成一級、推進二級保護區環境隱患整治,確保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100%﹔扎實推動水功能區達標整治,深入貫徹落實“河長制”,大力整治河湖“四亂”現象,全面推進雨污管網錯接混接點改造工作,黑臭水體綜合治理項目建設取得實效﹔全方位開展空氣質量改善行動,實現建成區7.5噸/小時以下燃煤鍋爐實施清潔能源全部替代或淘汰﹔推進揮發性有機物(VOCs)治理和重點工業污染源管控等工作,抓好揚塵治理、強化秸稈垃圾焚燒、餐飲油煙、揮發性有機物等專項整治﹔建立土壤污染重點行業企業數據庫,重點企業監管率100%、危廢安全處置率100%。
——推進各級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意見問題整改落實。良慶區切實用好考核評價“指揮棒”,緊盯前期中央環保督察及“回頭看”指出的問題、自治區巡視反饋意見指出的問題和自治區環保督察發現的問題,以及人民群眾最關心最迫切希望解決的黑臭水體、飲用水水源等重點生態環境問題,分類施策,強化整改,對已經完成整改的問題全面檢查,並舉一反三抓好類似問題整改,確保每個問題都經得起檢驗。
——持續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提升工作。轄區4個鎮級污水處理設施於2018年全部投入使用,成為南寧市首個鎮鎮建有污水處理廠的縣區﹔建成100個村級污水處理設施,已建農村生態污水處理項目行政村佔比位居全市前列﹔先后獲得自治區級生態鎮4個、自治區級生態村27個、市級生態村14個,2019年成功創建自治區級生態縣(區)。
——全面提升公眾參與度。2018—2020年,全城區副科級以上在職黨政領導干部參加生態文明培訓比例達100%﹔共有自治區級綠色學校3個、市級綠色學校10個,自治區級綠色小區2個、市級綠色小區4個﹔公眾對生態文明建設滿意度達到97.61%,對生態文明知識的參與度達到97.17%。
產業聯動 綠色發展
乘著第18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的東風,良慶區人民政府與上海中南金石企業管理有限公司於9月11日簽約中南高科·南寧良慶智造產業園項目。這是該城區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深化綠色發展的又一成果。
在守護一方好山水的基礎上,良慶區把良好的生態環境當作資源要素,編制與生態相適宜的項目開展“綠色招商”,培育壯大與生態相宜的綠色產業體系,力促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的深度融合、協調發展,探索了一條經濟發展與生態改善同頻共振、相輔相成的“雙贏”之路。在產業園區,節能環保、生物制藥、倉儲物流等優勢產業茁壯成長,該城區現有產值超億元企業35家、規上工業企業68家﹔在廣大鄉村,“中國嘹啰山歌之鄉”的文化內涵與農業龍頭企業帶動的特色種養、農產品加工、生態旅游相得益彰,已建成自治區級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2個、市級示范區3個,5個農業標准化種植基地(合作社)已初具規模。
今天的良慶區,“江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沿江風貌全面呈現,轄區擁有五象嶺森林公園、大王灘國家濕地公園、五象湖公園,“一綠肺、多公園”的生態輪廓基本成型﹔隨著一大批給排水、電力、通信、燃氣、公交、環衛等基礎設施項目建成運行和夜景亮化效果的提升,城區面貌煥然一新,全域旅游方興未艾。
“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區,是一項惠民生、促發展、利長遠的重大工程。隻有起點、沒有終點。”良慶區區長李冉介紹,下一步,城區還將通過持續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改善農村生態環境,並按照首府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的要求,結合文明出行、綠色出行、垃圾分類等主題,大力弘揚生態文明理念等,續寫生態良慶建設的新篇章。(徐向東 顏官靈 蒙曉霜)
(本版圖片均由良慶區委宣傳部、良慶生態環境局提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