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享有聽力健康”全國愛耳日主題宣傳

幫扶聽障兒童康復治療和融入社會,廣西這麼干

2021年03月03日11:55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人民網南寧3月3日電 (吳明江)每年的3月3日,是世界聽力日,也是全國愛耳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殘疾人聯合會與人民網廣西頻道共同推出“人人享有聽力健康”全國愛耳日主題宣傳活動,廣西聽力言語康復中心主任何東勝、廣西聽力言語康復中心檢測科副科長龐紅、廣西聽力言語康復中心社區科副科長農慧妮共同做客人民網訪談間,介紹廣西聽障兒童康復工作的相關情況,並針對如何為聽障兒童、老年人科學開展聽力提供康復幫扶為網友答疑解惑。

訪談現場。人民網 吳明江攝

以下為訪談實錄:

主持人:下面有請嘉賓介紹一下廣西聽障兒童康復的現狀。

廣西聽力言語康復中心主任何東勝接受訪談。人民網 吳明江攝

何東勝:據相關數據,廣西全區持証聽力殘疾人101608人,其中0-17歲聽力殘疾人5216人。這些孩子大多數需要佩戴助聽器或人工耳蝸植入,並進行語言康復訓練,至2020年12月,廣西共有65家定點康復機構申請開展聽力語言康復訓練,基本滿足聽障兒童就近入學的需要。

龐紅: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是聽障兒童康復的關鍵。胎兒15-20周開始有聽覺,28周時則對音響刺激已具有充分的反應能力。孩子出生后由於先天或后天各種原因造成的聽力障礙,如果不能及時的得到干預,就會影響兒童在言語、語言、認知發展等方面的滯后的,同時易伴有運動、情緒、行為等方面的異常。康復訓練開展得越早,聽障兒童與健聽兒童的語言水平差距就越小。

主持人:家長發現孩子有聽力問題應該怎麼辦呢?

何東勝:2018年頒布的《廣西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實施辦法》裡對殘疾兒童實行“應就盡救”的原則,有符合條件的兒童在戶口所在地或辦有暫住証區域生活的可在縣、鄉鎮殘聯申請人工耳蝸植入、輔助器具配置、康復訓練的救助。

廣西聽力言語康復中心檢測科副科長龐紅接受訪談。人民網 吳明江攝

龐紅:兒童聽力障礙者,一經確診應盡早驗配助聽器,盡管是輕度聽力損傷,也要重視聽力補償,以避免影響到言語的發展,適合助聽器驗配的聽力損失為輕度到重度的康復效果較為明顯。對聽力損失重度以上的聽障者,在驗配助聽器效果不理想或無效時可以考慮人工耳蝸的植入。

主持人:聽障孩子戴上這些助聽設備以后,是不是就能像正常兒童那樣生活和學習?

廣西聽力言語康復中心社區科副科長農慧妮接受訪談。人民網 吳明江攝

農慧妮:聽障兒童戴上合適的聽力輔助設備以后,需要專業的康復教師或者醫生,進行康復訓練和指導,聽障孩子才能養成良好的聆聽習慣和聽覺技能、學習用口語交流和溝通、學會用清晰的語音表達,逐步達到聽得清楚、說得明白,更好地融入日常生活和學習。康復訓練不僅局限在康復機構,更多地是在我們的家庭和生活的各種情境中開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生活即教育、生活即康復”。

龐紅:影響孩子聽力語言康復效果的因素也有很多:例如發現耳聾的年齡、配戴助聽設備的時間和效果、兒童自身的條件(智力和學習能力)、使用助聽設備的情況、家長配合和參與康復訓練的程度等等,都與康復效果有密切的關系。

主持人:聽障孩子經過康復,可以順利進入普通幼兒園和小學就讀嗎?

農慧妮:孩子年齡越小,越早配戴助聽設備,越早接受康復效果越好。根據孩子的自身條件、家長的配合程度和康復訓練的有效性,一般來說,條件好的康復訓練1-2年,有些條件弱一些,經過2-3年康復訓練是可以進入普通教育機構就讀的。我們在去年對廣西251名接受過機構康復訓練的兒童進行統計,有232名兒童目前已在普通幼兒園或學校就讀,入普率達到了92%,這也是得益於國家對殘疾兒童康復的重視和強大的救助力度。

何東勝:我們的康復注重的是醫教相結合,兒童優先的教育理念,科學的制定康復計劃,有步驟的徐徐漸進,才能取得良好的康復效果。

主持人:聽到這裡,觀眾有問題要咨詢:小孩2歲開始戴助聽器有一年了,還是不會說話,是什麼原因?

龐紅:要了解一下孩子的全面情況聽力,智力,生長發育情況等等。首先,從聽力方面來說,孩子不戴助聽器時能聽見什麼聲音?戴了助聽器后又能聽見什麼?兩者的差別是什麼?能堅持佩戴助聽器嗎?這是很重要的,助聽器就像他(她)的耳朵一樣,不能把聲音擴大后傳到耳朵裡,聽不見,那如何學習語言呢?最重要的一點小孩早期戴了助聽器后對周邊聲音的反應,比如電視聲,拍門聲,家裡老人、爸爸媽媽說話的聲音能否去尋找聲源的方向?再過一段時間后,是否又能分辨出不同的聲音是不同的物體發出來的?通過在生活中細致的觀察,來判斷孩子佩戴助聽器的有效性,借助專業的評估方法,聽力師才能採取一些措施和手段,來調整幫助改善孩子聽的效果。

農慧妮:具體問題需要具體分析,我們還要了解孩子的語言發展水平。聽障兒童的語言發展規律也是需要遵循正常兒童語言發展規律的。孩子戴上助聽設備,如果助聽效果最適合,也沒有其他認知和學習方面的障礙,家長也配合康復訓練,那麼這個時候的孩子具備有1年的聽覺經驗,相當於1歲左右的語言年齡,正常寶寶1歲時,一般是處於理解性語言階段,也僅能聽懂一些簡單的詞語,主動表達的語言大多是一些連續的音節,例如叭叭叭,餅餅等,這位觀眾咨詢的孩子有可能處於語言積累期,還沒有達到表達的階段,有可能孩子已經能聽懂一些話了,但是還沒有想說話的時候。家長不要過於焦慮,遵循專業康復訓練的步驟和規律,有需要可以就近到當地康復機構進行評估和咨詢。

何東勝:我們通常去醫院看病,中醫講究“望聞問切”,西醫要借助一些醫療設備的檢查數值來判斷病人的身體的基本情況,對疾病有了初步的了解后開具治療處方。語言康復訓練不是簡單的我說你練、鸚鵡學舌,早日找出孩子康復訓練不佳的原因,對症下藥,才能有效的解決問題。

龐紅:如果最后孩子是因為助聽器補償效果不佳造成康復滯后,應該及早的更換適合孩子的助聽設備,改善聽得效果,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習慣,語言訓練就有一個好的保障。

何東勝:政府加大了對聽障兒童的關心和關愛,如:“十二五”“十三五”10年期間耳蝸的救助數量增加,康復訓練救助的費用逐步提高,受益的人數不斷的增長,幫助了有聽力殘疾兒童的家庭擺脫陰霾,滿懷希望的投入社會生活之中。

農慧妮:已經康復能夠進入普幼普校就讀的聽障孩子,我們也希望各級教育部門和社會各界給予他們更多的寬容、關愛和幫助,讓他們獲得更多的教育資源,享受就業康復和社會康復,和健全人一樣共享同一片藍天。

龐紅:順利大學畢業的聽障孩子也通過各方的努力在全區的企事業單位找到適合的崗位,同樣可以在各行各業發揮著他們自己的力量。

何東勝:康復是一個朝陽的事業,需要社會格外關注、家庭同心協力、學校的共同努力,才能形成和諧的大家庭氛圍,共享社會發展建設的成果。

主持人:我們再回復觀眾的一個問題:老年人聾是正常現象,不用佩戴助聽器,這種講法對嗎?

何東勝:隨著衛生健康事業的不斷發展進步,我國老年人的平均壽命不斷得到延長,人口老齡化迅速發展。我國城鄉居民人均預期壽命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35歲提高到2019年的77歲。中國男性平均壽命為73.64歲,中國女性平均壽命為79.43歲。明顯高於世界平均水平,也超過了中上收入國家,反應出了中國人口素質良好的發展態勢,也表明了人民醫療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持續、明顯的改善。據全國第二次抽樣調查60歲以上的老年人聽力殘疾現患率為8.31%,聽力殘疾對老年人的生活質量也有著較大的負面影響。

訪談現場。人民網 吳明江攝

龐紅:年齡的增長會造成老年人生理功能的漸漸老化,聽的能力也在下降,小聲聽不清等聽力問題日漸突出。這種老年性的聽力下降是較難以用藥物治愈的,往往需要借助一些助聽設備來輔助聽聲音。助聽器是一個特殊的電子產品,是幫助聽力有障礙的人聽清楚聲音的一個裝置,和老花鏡一樣,都需要驗配師對裝置進行精細的調試后才能達到理想的助聽效果,大多數的老人通過佩戴助聽器后能聽清楚聲音,聽懂聲音,對學習、生活、娛樂有很大的幫助。

主持人:是啊,家裡有聽不到講話的老人,敲門和打電話聽不到真不方便,特別是獨自一個人在家的老人,子女上班都不安心,還擔心老人在家要有個什麼事電話還聯系不上。

龐紅:所以說老了聽不見也不用佩戴助聽器這是缺乏聽覺康復意識的表現。如果老人家佩戴助聽器前經過科學的選擇驗配,按步驟,有針對性的進行適應性的訓練一段時間,渡過了適應期后堅持每天佩戴助聽器,防止聽覺功能的退化,聽力有問題的老人同樣可以愉悅的享受生活的美好,還能幫助子女解決后顧之憂,子女也能全心的投入到工作之中。

何東勝:國家對聽障老年人的關注也在逐年的提高,每年都拿出有限的經費對貧困的老人使用助聽設備進行救助,幫助老年人擺脫耳背的煩惱,重新聽到親朋好友的呼喚,晚年生活更美好!

主持人:希望通過今天的愛耳科普知識宣傳,保護好我們的聽力,提高愛耳、護耳的意識,避免聽力殘疾的發生,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及時發現並採取有效的干預措施和康復訓練,借助國家的政策,讓聽障人士改善生活的質量,減輕家庭及社會的負擔,人人享有聽力健康!共享健康生活。感謝大家的觀看!     

(責編:吳明江、黃昱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