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玉民夫婦給黑山羊添加牧草。郭開浪 攝
晨曦初露之際,“咩!咩!咩!”的叫聲從南寧市邕寧區百濟鎮華靈村那佳坡的羊舍裡傳出,村民蘇玉民夫婦在給黑山羊添加牧草喂食,看著眼前活蹦亂跳的20多頭羊崽,期待收獲的欣喜不言而喻。黑山羊爭先恐后、津津有味地咀嚼著牧草,那是屬於它們的美味,也是蘇玉民一家通往勤勞致富路的象征。
蘇玉民患有先天性耳疾,隻能在家務農。家裡的經濟收入主要靠務農種植甘蔗,早年因供孩子上學,支出較大,家中較為清貧,蘇玉民一家在精准識別后,列入了建檔立卡的貧困戶。2016年,隨著精准扶貧的春風吹進了華靈村,依托精准扶貧政策,蘇玉民夫婦靠著勤勞的雙手,積極種植甘蔗,每年產量達100多噸,家庭人均純收入得到了提高,順利實現脫貧。
2018年,蘇玉民在精准扶貧政策扶持下,甩開勤勞的臂膀,在門前山坡上的一塊空地上建起了一個家庭羊圈,與合作社進行合作,由合作社提供了25頭羊崽,蘇玉民飼養。12個月后,15頭黑山羊全部育肥出售,平均每頭可以賣到1500元。
近幾年,為了激勵貧困戶、脫貧戶動手致富,華靈村委通過五人議事小組召開會議討論研究,召集村民進行民主表決后,決定實行村集體經濟資金入股南寧科惠農牧專業合作社作為貧困戶扶持資金,由合作社提供母羊,生出的羊崽歸貧困戶所有,提供前期羊舍修建、中間技術支持和指導、晚期熟羊保底銷售的服務,一條龍服務為貧困戶走向致富道路。
“村集體經濟入股合作社是華靈村自主決定的,前幾年實行的時候,許多村民在觀望的態度,現在也有很多村民加入了。現在大部分村民都入股合作社進行年底分紅,目前有三戶分出來自己動手,按照羊舍用地100元/平方米進行補貼,共補貼了約1.5萬元。”華靈村委主任周開文說。
“他耳朵雖然聽不清楚,但是雙手一刻也沒有閑著。”蘇玉民愛人藍喜秋說起自己的丈夫時,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動手能力積極性高,吃苦耐勞,善良朴實,這些都是周圍人對蘇玉民的評價。在養殖黑山羊的同時,他還種植甘蔗、玉米等農作物,增加額外收入。一年下來,蘇玉民家能有一萬多元的收入,家裡蓋起了三層樓房、買起了三輪車,家中電器一應俱全,生活越來越有盼頭。
蘇玉民表示,這幾年國家對老百姓的好政策越來越多,泥濘路變成水泥路,危舊房變成新樓房,家家戶戶通水通電,精准扶貧政策真的是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所有這些與我們大家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好政策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
據悉,蘇玉民黑山羊養殖場現有70平方米,共有25頭黑山羊,未來打算擴建到130平方米,羊崽不愁,技術不愁,銷路不愁,讓蘇玉民對養殖黑山羊更有信心了。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新起點。近年來,邕寧區緊盯脫貧攻堅關鍵節點,精准扶貧,防止返貧。加大產業扶貧力度,整合特色種養業資源,帶動農戶實現抱團式發展。產業扶持到村到戶,結合各村實際,通過土地流轉、村民合作社發展服務型經濟等方式,多元化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鼓勵更多貧困戶和脫貧戶,用勤勞雙手奏響致富歌,開創美好幸福生活。(通訊員 王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