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市穩步開展壯語文學習使用工作

2021年01月11日09:41  
 

南寧市委、市政府歷來高度重視民族語文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南寧市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全面執行少數民族語言文字政策法規,遵循語言文字的發展規律,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積極穩妥開展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工作。特別是自2018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工作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施行以來,南寧市持續在全市范圍內組織開展《條例》的學習宣傳活動,在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同時,依法依規穩步推進《條例》的貫徹落實。南寧正逐步形成各民族互相學習語言文字的良好社會氛圍,成為集中展示廣西民族文化多元共生和諧發展、展現廣西民族團結進步的一扇窗口。

壯文使用范圍不斷擴大。南寧市是廣西最早開展國家三類城市語言文字工作評估的城市,早在2005年南寧市城區就通過了國家一類城市語言文字工作評估,成為全國第15個語言文字工作達標的一類城市。2012年,武鳴、橫縣、上林、隆安、馬山以及邕寧、良慶等7個壯族聚居縣區均達到廣西國家三類城市語言文字工作評估標准,全市實現了“普通話初步普及,漢字社會應用基本規范”的語言文字工作目標。同時,南寧市穩步推進壯文在城市公共領域的使用工作。目前,各級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等法定單位印章、牌匾同時使用壯文比例約95%﹔全市64個政府網站名稱(包括南寧市人民政府政務網站和11個壯族聚居縣區、1個非壯族聚居縣的人民政府政務網站)及《南寧日報》等全部同時使用壯漢兩種文字﹔市委黨校、市老年大學、市老干部活動中心牌匾同時使用壯漢兩種文字﹔“三街兩巷”景區、南寧園博園、南寧博物館、人民公園、伊嶺岩風景區等公園景區一些標牌、指示牌同時使用壯漢兩種文字。

用鄉音傳遞新時代聲音。為拓寬基層群眾學習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的渠道,充分發揮群眾愛聽愛唱愛演山歌的傳統文化優勢和少數民族語言親和力強、通俗易懂的優勢,南寧市在全市推廣理論“山歌宣講”模式,將理論宣講融入山歌之中,把接地氣的理論宣講內容編印成通俗讀物,打通基層理論宣講“最后一公裡”,激活理論宣講的基層生命力。 南寧市壯族聚居縣區法院則根據實際情況使用壯語審理案件,用鄉音傳遞法治聲音,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和信訪工作,調解糾紛。橫縣、上林縣、隆安縣、邕寧區、武鳴區、西鄉塘區等壯族聚居縣區通過制作音頻、MV等,用鄉音宣傳“掃黑除惡”、脫貧攻堅、疫情防控等,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法治宣傳,提高群眾的法治意識,充分展現地方特色民族文化。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為了讓壯族聚居區的壯族群眾更好地了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相關政策和防護知識,南寧市多個縣區採用壯漢雙語宣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全面落實聯防聯控措施,構筑了群防群治的基層防線。

大力推動民族文化傳承。早在2016年,南寧市就全面開展壯族歌圩文化(南寧)生態保護區建設,啟動南寧市百姓歌圩活動,讓市民每周都可以去民歌湖“趕圩”聽好歌。一直以來,南寧市鼓勵文藝工作者使用少數民族語言文字進行文藝創作和演出,舉辦的各級各類文化活動均有豐富的壯語元素。如已連續舉辦多年的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每年都安排有大量的原生態壯語山歌或新創民歌,民歌湖“周周演”“綠城歌台”“送戲下基層”等活動也融入了壯語民歌等各類壯語節目。2019年4月,中央民族大學壯侗學研究所教研基地在武鳴區文化館五彩壯鄉分館挂牌。武鳴區作為壯語標准音點所在地,每個鄉鎮都成立了山歌協會,該區目前共有城區山歌協會、13個鄉鎮山歌分會等132個民間文藝團隊,壯族歌圩活動蓬勃發展。在南寧市壯族人口較多的武鳴區、上林縣、隆安縣,還開設了壯語廣播電視節目,滿足壯族群眾對少數民族語言電視節目的文化需求。目前收視群眾超過100萬人,壯語廣播電視節目已成為當地傳承和發展特色民族文化的重要渠道。此外,我市唯一一個廣西少數民族語(壯語)譯配點——隆安縣電影公司每年堅持組織開展民族語電影的譯制和放映工作。據了解,該市60多個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中,有近20個是少數民族歌謠項目。南寧市圖書館、南寧市少兒圖書館等文化場館也都專門採購優秀的民族文化圖書,開辟民族語文圖書專架供讀者集中閱覽。(聶先鋒、韋雪妍)

來源:廣西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官網

(責編:吳明江、周雨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