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市大王灘國家濕地公園(資料圖)。記者黃維業攝
近日,記者從南寧市林業局獲悉,大王灘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建設項目順利通過國家林業草原局驗收。至此,南寧市有國家濕地公園2處,分別為橫縣西津國家濕地公園和南寧大王灘國家濕地公園。如今的南寧大王灘國家濕地公園有哪些亮點?未來又將建設成什麼樣?昨日,南寧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給予了解答。
生態優化
全面推進濕地保護與恢復
據介紹,大王灘國家濕地公園地處南寧市南郊的大王灘水庫,濕地公園總面積5520公頃,濕地率為68.84%,范圍涉及那馬、那陳、吳圩等5個鎮和明陽農場、七坡林場等。
試點建設期間,南寧市累計投入約3.6億元,並先后印發實施了工作實施方案和細案,開展了濕地保護與恢復、科普宣教與科研監測、管護能力與基礎設施建設等多方面的工作,有效保護了濕地公園的濕地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同時,在那花村、那蒙村、新橋村設立3個監測保護站,裝備覆蓋全園的高清遠程視頻監測監控廣播系統1套,有效保護了濕地生態環境。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在水資源環境保護方面,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水庫水面及環境綜合整治行動。截至目前,已整治清理項目10余個,共涉及村屯16個、經營養殖戶943家,保障了濕地公園的水質安全。
今年5月1日,《南寧市大王灘國家濕地公園保護條例》正式施行,為濕地公園的規范化管理提供了堅實的法理依據。
布局功能
完善科研監測和科普體系
根據建設項目規劃,濕地公園在大王灘風景區游客中心、休閑廣場及觀景平台、景觀標志石等接待設施的基礎上,配備完善的道路、生態停車場、碼頭及監控等基礎設施,充分滿足公園管護和生態旅游的需求。
此外,大王灘國家濕地公園還要進行科研監測。公園內配備有巡護監測船、望遠鏡等設備,依托第三方監測機構開展濕地公園的水質監測、生物多樣性資源監測和水庫漁業資源調查等工作。同時依托科研數據全面開展濕地科普宣教,建設宣教中心、濕地學校、宣教長廊、濕地觀測台等,通過設計制作各類宣教展牌、標志牌約488塊。
大王灘國家濕地公園與廣西大學達成了長期合作協議,共同開展《大王灘水庫水生態修復工程科研課題》,搭建濕地研究平台。
通過試點驗收后,濕地公園將進一步優化功能分區,繼續加強水質、濕地和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加快推進那派嶺庫岸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明陽人工濕地建設等工作,完善科普宣教設施配套建設。
積極共建
打造示范型國家濕地公園
試點建設期間,濕地公園聯合南寧大王灘經濟開發中心及周邊村屯積極開展社區共建,積極打造鄉村生態旅游點,培育周邊村屯發展農家樂、民宿等,促進周邊村屯的經濟發展。
同時,通過採取PPP模式,對濕地公園游客服務中心、科研監測中心、水源林改造等進行新建或改建,提升建設效果,將項目建設成為生態環境優良、動植物資源多樣、科普效果顯著、濕地特色鮮明、可持續發展的具有區域示范作用的水庫型國家濕地公園。(記者凌劍伊 通訊員梁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