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廣西桂林市恭城瑤族自治縣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加強各民族深度交往交流交融,鑄就全縣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穩固的民族關系,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齊心協力辦好恭城瑤族自治縣成立30周年縣慶活動。特別是“十三五”以來,恭城共有3個集體榮獲國家級表彰,3個集體榮獲自治區級表彰,恭城亦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榮譽稱號,其主要做法值得借鑒。
一、做好縣慶籌備工作,不斷增進民生福祉
今年9月25日是恭城瑤族自治縣成立30周年紀念日,當地縣委、政府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縣慶相關事宜,既要展示恭城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又要體現民族團結進步風採,營造濃厚民族縣慶氛圍,確保縣慶活動圓滿成功。
全力打好縣慶項目大會戰。實施縣慶項目22項,已完工恭城瑤醫院、瑤漢養壽城、瑤族文化村、健康文化村等項目,整體推進民族中學、民族文化活動中心等項目,確保項目按照既定時間節點順利完成。
鞏固民族民生基礎。針對貧困少數民族聚居區基礎設施建設和基本公共服務項目持續加大投入,推進民族地區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2020年計劃投資2億元,安排扶貧項目179個,現已全部開工,部分基礎設施項目正在驗收,進一步鞏固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物質基礎。
改善民族發展條件。積極向上級爭取少數民族發展資金,將扶持民族地區、特別是民族山區基礎設施作為重點方向,謀劃五沖瑤民族小學、栗木到觀音道路建設、三江到黃坪道路、農網改造升級工程等一大批項目,實施35個村屯道路硬化等為民辦實事項目。
二、傳承民族優秀文化,推進民族文旅項目
引導節慶活動舉辦。堅持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引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策劃指導瑤族、侗族群眾舉辦“花炮節”“婆王節”“盤王節”等民族民俗節慶活動,搭建各民族溝通的文化橋梁。
推動民族文化申遺。撰寫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文本,推動《婆王瑤藥》《龍虎木偶戲》《恭城彩扎》分別申報縣級、市級、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恭城瑤族山歌”入選自治區“非遺”名錄。
注重民族文藝創作。抓好瑤族文化的挖掘、傳承、發展和利用,制作院線電影《瑤樂之城》,編印《瑤人古歌》《瑤族碑文集》等作品,正式出版《瑤語圖冊》《瑤族梅山經》等瑤族研究專著。
建設民族文旅項目。近年來,恭城致力打造“魅力瑤鄉 康養恭城”生態旅游品牌,繼續推進瑤家大院互聯網影視旅游基地、多彩瑤鄉•文化旅游特色小鎮配套項目建設,預備建設瑤韻柿鄉田園綜合體一期工程。同時,成功創建為廣西特色旅游名縣,完成縣民族文化中心建設,推進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建設,蓮花鎮矮寨屯被命名為“首批廣西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展現民族魅力風採。建成運營“瑤圩”(瑤族文化村),舉辦民族文化展示及民俗商品交易活動。突出建筑和公共設施瑤族特色,在“柿都蓮花”地標、月柿主題文化街建筑圓拱等重要節點增設瑤族標志性元素﹔持續推動窗口單位、服務行業從業人員“著瑤服”,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形成民族文化氛圍。
三、利用地區優勢資源,發展民族康養產業
恭城舒適宜居、環境優越,被列為全國首個氣候宜居縣,獲得過“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恭城油茶”被譽為健康長壽的“養生湯”。恭城以此為康養產業發展基礎,以平安鎮被國家部委評選為“智慧健康養老應用試點示范鄉鎮”為契機,全力推進以瑤漢養壽城為載體的“糖尿病低發縣”康養產業。
用好瑤醫瑤藥資源。建成使用瑤醫醫院,推廣中醫民族特色技術治療,打造優質高效的瑤醫特色診療和健康服務。持續推動中藥材種植示范基地、瑤藥種植博覽園、嘉會瑤藥特色小鎮建設。培育建設瑤藥基地,種植道地藥材8000多畝。成立瑤醫藥學會,培育優秀瑤醫藥人才。
用好油茶種植資源。推動瑤漢養壽城成為廣西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並以此“樹蔸”,以油茶小鎮、油茶協會平台、油茶產業發展集團、油茶產業園為抓手,將油茶產業打造成為帶動少數民族群眾增收致富的“產業樹”,全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康養后花園。
四、壯大民族干部隊伍,鞏固民族和諧成果
選拔培養民族干部。緊扣培養、選拔、管理三個環節,積極推進少數民族干部隊伍建設。2020年選取10名年輕瑤族副科級干部作為重點培養對象,採取推薦跟班、一線鍛煉等形式,助推其成長。目前,恭城共有少數民族干部3761人,佔全縣干部65.8%,其中少數民族科級干部佔全縣科級干部67.4%。
完善矛盾化解機制。政法、民宗、應急、信訪等職能部門制定涉及民族矛盾糾紛化解機制,加強調查研究,認真排查隱患,切實掌握動態。加強民族關系評價處置機制建設,充實完善“三支隊伍”及少數民族知名人士信息庫,排查、化解影響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的矛盾和問題。
創新民宗管理模式。結合全縣推行“組甲”制,深化“三心三治一守”(“忠孝心、敬畏心、互助心”“自治、德治、法治”“守規矩”)社會治理“恭城模式”,密切關注民族宗教工作重點村寨和宗教活動場所,高度重視可能引發事端的“熱點”問題,堅持“團結、教育、疏導、化解”的方針,認真排查、妥善解決民族宗教領域矛盾和糾紛。30年來,恭城未出現民族矛盾和影響民族關系的事件。(張健)
來源: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