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富川:脫貧路上“橙”果飄香

吳明江、嚴立政、實習生黃瑜昭

2020年11月17日09:05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五半山嶺四平原,半分山水繞田園。”

位於廣西東北部的富川瑤族自治縣,曾因交通不便、產業薄弱,於2012年4月被認定為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經過6年的努力,2018年,富川實現了全縣貧困村脫貧出列,全縣貧困發生率降至2.43%,順利實現全縣脫貧摘帽。

富川瑤族自治縣城東新區。吳明江攝

如今,作為有著濃郁瑤鄉風情“中國長壽之鄉”和廣西首個“國際慢城”,富川正在成為愈加聞名的文化旅游和康養的目的地﹔以“富川臍橙”為代表的四季農特產品乘著電商“快車”成為千家萬戶餐桌上的“常客”﹔伴隨兩個巨大冷卻塔的騰騰熱氣,“賀電送粵”讓粵桂兩省(區)“一網相牽”……在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富川交出了一份新答卷。

借力電商 瑤鄉果蔬四季飄香

身著瑤族服飾的姑娘們正在為富川臍橙直播帶貨。吳明江攝

“我們富川臍橙肉質脆嫩,以果大、鮮艷、香甜、脆嫩、無核的特色而聞名,品質極佳,心動的‘老鐵們’趕緊下單,我們是當天發貨,包郵到家……”時值“雙十一”,在富川電商產業孵化園的直播區,瑤鄉姑娘吳肖慧正在與創業團隊的伙伴們一起,為家鄉正值豐收季節的臍橙進行一場直播帶貨。誘人多汁的臍橙,引得直播間裡的“老鐵們”彈幕刷屏不斷。與此同時,來自全國各地的訂單也通過產業園數據中心實時匯集,發往園區生產線“派單”。

吳肖慧說,她從今年7月開始電商創業,雖然是團隊還在成長期,但現在通過直播,每天已經可以賣出100多件臍橙。

前端火爆,后端也加緊跟進步伐,在賀州農投·富川農產品電商產業園的自動化分選車間內,為了確保當日新鮮採收的臍橙能快速分銷發貨,今年新增了一條臍橙分揀生產線。該縣臍橙開採以來,園區生產車間加工的臍橙已達10萬斤,其中五成產量供往了各大電商渠道。

在電商產業孵化園的物流園區裡,打包裝箱的工作人員也樂得直不起腰。“今年富川臍橙的銷售形勢非常好,天貓,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平台帶來的銷售量預計能比去年增加近一倍。”正在貼物流單的果商盧治君介紹說,從2013年起,他每年都到富川收購臍橙,見証了富川臍橙一步步借力電商成為“網紅”的全過程。

當天下午,一件件經過優選、套袋、分箱並生成原產地溯源碼的富川臍橙登上了貨車,從產業園快遞物流集散區啟程,匯入“雙十一”后的“快遞大遷徙”中,成為全國各地的消費者果籃中的“座上賓”。

賀州農投·富川農產品電商產業園外景。嚴立政攝

富川瑤族自治縣位於國家農業農村部確定的“湘南—桂北—贛南”全國柑桔生產優勢產業帶,由於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晝夜溫差較大的氣候,成為開發水果種植的“寶地”。經過該縣持續實施“優果工程”,於上世紀80年代引入的“洋橙樹”在精心栽培下變身“富川臍橙”,以色澤鮮艷、肉質脆嫩、風味濃郁等特性贏得了廣大消費者青睞。2017年12月,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富川臍橙”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2019年11月,富川臍橙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

與此同時,為了確保臍橙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富川專門出台了《富川瑤族自治縣富川臍橙產業保護條例》,以綠色、標准、可追溯等生產理念,為富川臍橙產量和質量提供保障。

在品質實現規范管理的基礎上,如何切實把富川臍橙變成推動群眾脫貧增收的“致富果”?富川用一套整合生產、流通、銷售、培訓、孵化等環節的農村電商體系交出了答案。

農戶正在將採收的柑橘分選、裝箱。吳明江攝

多年來,富川縣把發展農村電商作為加快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和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抓手,建立健全組織領導、人才培養、網貨供應、平台搭建、配套服務、物流配送、品牌培育等體系,積極推動種植、加工、包裝、倉儲、物流等相關產業發展,探索推行了“建機制”+“抓培訓”“建體系”+“育品牌”“創模式”+“拓領域”的農村電商發展“三步工作法”。重點抓好產業基地、合作組織、龍頭企業三方主體,推動電商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建設,以消費市場的需求倒逼農產品向規模化、集約化、標准化發展。2019年,富川全縣農產品線上銷售額16.5億元,幫助貧困戶實現農產品銷售額超1億元,有力助推了脫貧攻堅。該縣也先后被評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國家數字鄉村試點縣”。“富川臍橙”品牌的評估價值達49.68億元。

2020年11月3日,廣西農村電商暨電商扶貧工作現場會在富川瑤族自治縣召開,會上,富川瑤族自治縣就農村電商綜合示范創建相關工作作了經驗交流發言。會議期間,參會人員還集體參觀了富川生態高值農業科技示范園、賀州農投·富川農產品電商產業園、富川電商公共服務中心等農村電子商務建設示范陣地。

【全景看】2020廣西農村電商暨電商扶貧工作現場會(點擊進入)

如今,不僅“富川臍橙”成了推動富川縣域農產品上行的拳頭產品,“春芋、夏梨、秋薯、冬橙”也已成為富川瑤族自治縣“全年無淡季”的農特產品的高度概括。2016年以來,在“電商+產業”的有力帶動下,富川全縣減貧68245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0.255%,2018年實現了整縣脫貧摘帽﹔2018年、2019年連續兩年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和政府扶貧開發成效考核中獲得“綜合評價好”等次。

巧謀陣地 盤活資源強村富民

“有了這2000多平方米的鋼結構廠房,我們村也會會有自己的果蔬儲藏加工鏈條,村民可以從事水果篩選、打蠟和包裝工作,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就業,村集體還可以增加5萬元以上的收入。”富川瑤族自治縣福利鎮浮田村支部書記奉得勝介紹說。

而在富川瑤族自治縣蓮山鎮魯洞村,一條從村口通往果園的產業路正在熱火朝天地進行硬化施工作業,村支書李彬每天都會到達工程建設現場監督施工,這是一條由村民合作社自主實施建設的產業道路,施工人員也由該村村民、貧困戶組成,“道路是村民用,現在由村民修,道路質量有保障。”李彬說,道路竣工后還能為村集體經濟增加2.5萬元左右的收益。據悉,蓮山鎮共有5個行政村“攬下”涉及水渠建設、產業路建設和水渠疏通修繕工程等九個項目建設工程,預計項目完工后該鎮將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10萬元。

近年來,富川瑤族自治縣不斷加大資金投入,以自治區專項扶持村級集體經濟試點項目補助資金200萬元、縣級財政配套600萬元,扶持示范點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今年該縣成功申報實施12個集體經濟發展項目,獲得中央和自治區財政扶持資金600萬元,項目涉及農產品種植和加工、廠房、冷庫和商業樓建設等。

在粵桂扶貧項目支持下,該縣在廣西賀州華潤循環經濟產業示范區建成4棟標准廠房,形成富川集體經濟發展產業園區,讓全縣156個村(社區)共同實施委托物業經營,當起了“房東”。該縣引進賀州正豐集團合伙建辦冷庫,加工生產農業特色產品,讓16個村參與其中共飲“一杯羹”……這一個個動作的背后,源於該縣突出發揮三級書記作用,強調頂層設計,上下一盤棋,做大做強村集體經濟。

粵桂(四會·富川)扶貧協作產業園區。唐明攝

在粵桂(四會·富川)扶貧協作產業園區,該縣通過發展“飛地經濟”模式,幫助156個村社區(含58個貧困村)補齊村級集體經濟短板,實現每村平均增收4萬元,確保了全縣貧困村集體經濟長效穩定增收。

與此同時,為了讓農村“沉睡的資本”活起來,該縣不斷拓寬集體經濟發展的“源頭活水”。創新實施了“飛地經營”“資產經營”“資源盤活”“服務創收”“聯盟發展”“能人帶動”等多渠道、多類型、多元化的發展模式,結出了一個個“碩果”。

激活沉睡資產——該縣白沙社區、高路村、高橋村等村(社區)將土地、水塘、林場、舊辦公樓等物業資源出租,此類村級集體經濟收入224.83萬元,其中白沙社區到今年7月就已入賬42.6萬元。

盤活自然資源——該縣羊公、山寶、羅山等村利用日照優勢建成新能源光伏發電項目,獲得收入31.84萬元,利用林業資源獲得天然林停伐管護補助金79.88萬元和生態公益林補償391.11萬元。

實施“項目下放”——全縣各村黨支部組織村民合作社為縣級下放的421個公益類小型項目和171個“民事聯解”項目提供“后勤服務”,實現創收173.29萬元。

聯盟發展共贏——該縣今年預脫貧村大灣、洋溪、澇溪、高宅、石林等貧困村聯合建辦扶貧車間、食用菌廠房、中草藥種植基地,增加集體經濟收入20多萬元。

富川瑤族自治縣新華鄉盤壩村通過土地流轉和組建村民合作社等形式,發展食用菌規模化種植,不斷壯大集體經濟,幫助群眾增產增收。 陸波岸攝

強村帶弱村,能人帶動共發展——該縣新華鄉盤壩、坪源等村村民合作社協助流轉土地,動員能人返鄉創業發展食用菌、中草藥、小龍蝦等特色種養基地,為村級集體增收50多萬元。

通過過凝聚發展合力、激發發展動力、挖掘發展潛力、增強發展定力等“四力”,富川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持續加速,實現“空殼村”全部“清零”。2019年全縣156個村(社區)全部達到5萬元以上,到今年7月,17個村已達到10萬元以上。

賀電送粵 扶貧協作“一網相牽”

按照中央關於東西部扶貧協作的決策部署,2017年11月,廣東省四會市與富川瑤族自治縣簽訂結對幫扶框架協議,如何將富川的自然資源稟賦轉化為助力瑤鄉群眾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擺上了粵桂雙方的議事日程。

突破口,正是在富川的山川綠水之間。

境內重巒疊嶂、山谷縱橫的富川素有“大風走廊”之稱,風能資源十分豐富。走進富川,一座座“大風車”坐落在龜石國家濕地公園兩旁,與碧波蕩漾的湖水組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據統計,該縣開展“百萬千瓦級風電基地縣”建設以來,僅2020年上半年,該縣風力發電量達65億千瓦時,產值達3.735億元,同比增長42.6%。

富川正在積極將生態綠色資源轉化為電能經濟,大力培育百億元電力產業。吳明江攝

山間徐徐轉動的發電輪機,僅是蘊藏在富川土地內的豐富電力資源的一個縮影。據悉,富川瑤族自治縣是同時擁有水、火、風、光四種模式發電企業的縣份,而與此同時,作為經濟發達地區的廣東省則在用電高峰期面臨著用電缺口。在富川深耕循環經濟產業多年的華潤集團,看到了機遇。從2018年5月開始,粵桂兩省區攜手南方電網、華潤集團共同推動“賀電送粵”能源精准扶貧項目。

2019年4月,根據廣西、廣東兩省(區)的共同商定,2019-2020年期間,由華潤賀州電廠每年向廣東送電30億千瓦時,項目預計增加地方工業產值約19.8億元、稅收約9000萬元,為富川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心劑”,有力助推富川瑤族自治縣脫貧摘帽和縣域經濟可持續發展。

2020年3月,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阻擊戰、復工復產保衛戰和脫貧攻堅決勝戰的背景下,2020年度“賀電送粵”工程順利啟動,在當月即完成了外送電量約3.8億千瓦時,為相關企業實現復工復產提供了有力的電力保障。此外,為進一步鞏固富川瑤族自治縣脫貧攻堅成效,深化粵桂扶貧協作,粵桂兩省(區)扶貧辦、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積極協調,推進落實“賀電送粵”政策送電期延長至5年,預計可新增產值超50億元,創稅近3億元。

據悉,“賀電送粵”項目是全國首例直接由貧困地區電力輸出到發達地區的項目,探索出電力扶貧的有效模式,實現貧困地區富余電力外送,利用消費扶貧助推富川產業扶貧,成為廣西最大的消費扶貧項目,促進粵桂兩省區經濟社會發展。同時,有效激發了富川經濟內生發展動力,促使地方籌集更多資金用於扶貧和民生事業,鞏固脫貧成效。

“四會對口幫扶富川3年多來,投入財政幫扶資金1.469億元實施73個扶貧協作項目,帶動脫貧6.89萬人,助力富川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富川的縣級、村級、貧困戶個人收入等三個層面都帶來巨大變化,群眾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幸福感明顯增強。”在日前舉行的2020年第三次四會富川扶貧協作聯席會議上,富川縣委書記陳華表示,四會與富川積極協作、加強交流、齊心協力,在產業、勞務、教育、醫療等領域持續深化扶貧協作,攜手戰貧,取得了一系列成果。2020年10月27日,四會富川三年扶貧協作工作做法成效在全國攜手奔小康培訓班會議上作為典型經驗材料在全國推廣。

(責編:吳明江、周雨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