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崇左市把信訪法治化建設作為全面貫徹落實依法治國、依法治市和建設繁榮穩定安寧示范區的重要抓手,扎實推進信訪法治化建設,全市信訪秩序持續向好。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群眾安全感滿意度均排在全區前列。崇左市是如何做到的呢?有些什麼經驗做法?帶著這個問題,2020年10月12—14日,自治區信訪聯席辦副主任、信訪局副局長陳海波率自治區信訪局復查復核處、督查調研處有關同志赴憑祥市、寧明縣、扶綏縣、江州區等縣(市、區)和崇左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展調研活動。
在“打開門就是越南,走兩步就是東盟”的憑祥市,調研組實地考察了浦寨邊貿區涉外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和上石鎮,並在市群眾信訪服務中心與有關部門和鄉鎮座談交流。憑祥市立足涉外、涉穩實際,創新社會矛盾化解“一線工作法”,即推行開門接訪,嚴格執行領導接訪日制度,讓信訪渠道在一線打通﹔堅持高位推動,嚴格落實領導責任,讓實效在一線體現﹔健全工作機制,建立健全信訪矛盾糾紛排查預警和聯合協調機制,讓實效在一線解決﹔狠抓工作落實,整合各方資源形成合力,讓問題在一線解決﹔創新服務方式,設立涉外信訪調解服務站,整合網上信訪、市長信箱、“12345”服務熱線等資源,實現政府門戶網站和網上信訪平台的“無縫對接”,讓信息在一線收集﹔狠抓督查督辦,通過約談、現場督辦、發函督辦、電話回訪等形式進行督導,讓工作在一線落實。“一線工作法”有效防范化解了各類信訪矛盾,使95%以上的信訪事項在鎮(街道)、村(社區)以下得到解決,最大程度消除了不和諧因素,確保了憑祥邊境地區和諧安全穩定。
在崇左市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寧明縣,調研組實地調研了寧明縣人民法院訴訟服務中心訴調對接、“五調”(訪調、訴調、警調、檢調、民調)聯動機制工作情況、明江鎮洞廓村“大榕樹課堂”民調開展情況和縣公安局“警務+五訪”工作情況。在縣群眾信訪服務中心,調研組聽取了寧明縣以“五訪”為抓手,構建全員參與的大信訪格局的情況匯報。寧明縣以在全縣范圍開展的大走訪、大接訪、大回訪、大處訪、大督訪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五訪”活動為抓手,發揮大隊伍,動員社會力量“大參與”,構建高位帶動、部門推動、基層聯動的大信訪格局。一是大接訪和包案壓實領導干部和職能部門責任。堅持縣處級領導干部每月至少2次帶隊到挂點鄉鎮下訪接訪、鄉鎮領導班子每周至少1次到所包挂的村(社區)接訪制度﹔二是大回訪和量化排名通報制度壓實屬地辦信責任。組織各鄉鎮對已辦結信訪件進行大回訪,通過對辦結信訪件的回頭看,確保“案結事了、息訴息訪”﹔三是探索推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農村黨員等參與信訪接待、調處工作機制。通過組織代表、委員下訪收集民意,搭建代表、委員參與矛盾糾紛化解平台。同時讓黨員、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對承辦單位的調查處理進行全程監督,確保公平公正﹔四是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矛盾糾紛調解。各鄉鎮各村根據實際,探索各種形式的社會力量參與矛盾糾紛化解機制,涌現出明江鎮洞廊村等以大榕樹課堂為依托,把大榕樹課堂作為法制宣傳和矛盾糾紛調解陣地,使很多問題得到有效化解等一批形式多樣的民間調解先進典型。寧明縣探索推行“五調”(“訴調對接”“檢調對接”“警調對接”“訪調對接”“民調對接”) 工作機制,律師進駐縣信訪局現場分離引導﹔在縣人民法院設立“訴調對接中心”開展訴前分流、訴中調解等工作﹔在縣人民檢察院開設12309檢察服務中心,向社會公眾提供“一站式”綜合服務平台﹔在全縣公安系統開展“警務+五訪”活動和推行“一村一警務助理”制度,確保重點矛盾糾紛早發現、早化解、不激化和源頭化解﹔在全縣司法行政系統開展“信訪+人民調解”活動,實行崇左市統一推行的“三二一”調解機制,即矛盾糾紛發生后,由所轄村(社區)調解三次,調解不成功,由所轄鄉鎮(街道)調解二次,仍調解不成功,由縣(市、區)級調解一次,及時對接調解各類信訪矛盾糾紛問題。
在自治區重點建設項目落戶最多的扶綏縣,調研組實地調研考察了廣西南國銅業有限公司責任公司銅冶煉項目、扶綏恆大文化旅游康養城項目,了解扶綏縣建立“一站式”解紛機制,破解“項目增、信訪升”困局,為重大項目建設保駕護航的經驗做法。扶綏縣抓住重點建設項目拉動經濟增長、促進社會各項事業發展,帶動周邊地區群眾致富、就業這一千載難逢機遇,有效整合各方力量,預防和妥善解決由重大項目建設引發的各類矛盾糾紛,確保重點項目建設工作順利進行,達到了企業和屬地群眾互相支持、和諧發展的雙贏局面。一是以人為本建項目,對群眾最關心、反應最強烈的征地搬遷補償、安置、生產生活出路、讀書就業等利益問題,在項目開工之前就提前介入,組織專門隊伍,走家串戶摸實情,用心用情講政策,把矛盾糾紛排查、預防、化解在萌芽在源頭﹔二是實行專員服務,抽調600多名干部擔任企業和項目“服務專員”,挂牌在企業、項目和各相關村屯,面對面直接解決企業和群眾的問題和困難,及時就地解決矛盾糾紛,使征地、搬遷(特別是遷墳)等難題能及時化解,妥善處理,為企業順利開工建設贏得時間、贏得民心﹔三是以信訪“三化”建設為契機,建好訪調對接主陣地。扶綏縣根據自治區信訪“三化”建設要求,所有鄉鎮、村(社區)的群眾信訪服務工作站(室)均已落實辦公場地和人員,成立信訪矛盾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設立信訪調解工作窗口(室),做到調解工作關口前置,與接訪工作無縫對接,發揮各類調解組織網格化作用,及時獲取、傳遞、分析最新的矛盾糾紛案件,變“事后被動處置”為“事前主動預防”﹔四是行政合力整合,整合司法、綜治、信訪部門,定期會商,對重大矛盾糾紛由縣信訪聯席會議牽頭統籌研判化解工作,形成黨政統攬、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良好工作格局。一站式解紛機制的成功實踐,使扶綏縣全縣經濟實現逆勢增長和社會和諧穩定“雙贏”局面,榮獲崇左市2019年度縣(市、區)績效考評綜合獎一等獎第一名,初步評估有望繼續蟬聯2019年度廣西科學發展先進縣﹔榮獲2018年度、2019年度國家信訪“三無”縣稱號。
在崇左市區,調研組實地考察了江州區石景林街道辦事處麗金社區,了解江州區信訪法治化建設融入社會綜合治理情況。調研組最后一站,在崇左市中級人民法院調研網上信訪與智慧法院平台共享共治共聯情況。崇左市、縣兩級法院依托“兩個一站式”,即建設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和一站式訴訟服務中心,以“智慧法院”建設為抓手,建立了遠程視頻接訪系統、信訪系統信息化系統,涉訴信訪工作的硬件建設得到了較大的改善,基本實現了訴訪分離,在落實中央訴訪分離信訪制度改革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崇左市聚焦“三個堅持”(堅持黨的領導,壓實信訪主體責任﹔堅持群眾路線,織密織牢信訪矛盾風險隱患防線﹔堅持多元化解,廣泛吸收社會各界力量參與信訪調解)、“三個注重”(注重信訪服務重大項目、注重信訪服務對外開放、注重信訪服務脫貧攻堅)、“三個優化”(優化矛盾糾紛調解機制、優化信訪法治服務平台、優化信訪法治保障)的經驗做法,既是全面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信訪法治化建設決策部署的具體行動,也是堅持和發揚“楓橋經驗”與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有效實踐,值得各地學習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