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實施“三心”工程促進城市民族關系和諧發展

2020年10月16日16:06  
 

近年來,廣西積極推進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和公共衛生計生服務均等化服務體系的建設,通過實施“三心”工程,為少數民族群眾提供政策咨詢、求職與失業登記、職業指導、職業介紹、創業指導、就業援助和檔案管理等公共就業服務,幫助少數民族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和具體問題,維護法律尊嚴和少數民族群眾的合法權益,妥善處置各種矛盾糾紛,保障少數民族平等進入城市、融入城市,不斷縮小城市少數民族區域、教育、醫療、衛生發展差距,促進城市和諧民族關系的不斷發展。

一是實施“暖人心”工程,切實幫助少數民族群眾解決實際困難。把解決少數民族群眾的實際困難作為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真誠服務,解決他們入學、就業、清真食品供應等燃眉之急,使他們感受到黨和國家民族政策的溫暖。多地開展了“品民族情,升民族素質韻”民族團結特色教育,讓如柳州市高度重視少數民族流動人口適齡兒童少年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出台《關於加強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和柳州市市區外戶籍人員在柳州市區參加初中升學考試暫行辦法》,從政策上確保、統籌解決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問題,確保符合條件的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子女能在柳州市參加中考,可無條件報讀柳州市中職學校,可參加除定向推薦之外的普通高中招生錄取,包括免試保送生、特長生及自主招生選拔。2018年,柳州市本級財政在基本建設投資和城區財政在人員經費方面用於義務教育段學校的支出約為20億元,按當年市區小學和初中隨遷學生佔全部學生30.9%的比例,柳州市本級和城區財政為隨遷學生支出約6億元,為每個隨遷學生支出8000多元。截止2019年,共建成1650間信息化互動教室,惠及23個集團校或中學。

二是實施“心連心”工程,密切與少數民族群眾的相互聯系與感情。各民族的風俗習慣和傳統節日不同,風俗各異。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鼓勵支持各族群眾開展傳統節慶和聯誼活動是實施心連心工程的一項重要舉措。通過安排專項資金,支持和引導壯、瑤、侗、回等人口較多的少數民族開展豐富多彩的民族傳統節慶活動。如壯族的“三月三”,瑤族的達努節,侗族的“冬節”,回族的“開齋節”、“古爾邦節”等。同時完善服務機構和設施,提升民族工作承載力。南寧、柳州、北海、崇左、梧州和桂林等市都在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相對集中的社區成立“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站”、“民族之家”、“民族團結進步”展示室、科普畫廊、圖書室、便民服務室、書畫攝影藝術展覽室、文化創業技能學習室、體育活動健身室、多媒體教育影視廳等,提高了民族工作承載力,滿足了多元化、多層次開展城市民族工作的要求,營造良好的社會人文環境,使少數民族流動人口逐步與社會相融合。

三是實施“穩民心”工程,提升少數民族群眾尊嚴感。採取多種措施,切實保障少數民族群眾的合法權益,提升他們的自身尊嚴。完善城市少數民族群眾服務管理的長效機制。把城市民族工作經費列入部門預算。著力消除戶籍制度帶來的權益壁壘。2012年起全面推行居住証制度,讓少數民族流動人口享有市民待遇。推動民族政策法律法規的普及和依法維權意識的提升,在全區廣泛開展普法教育和司法服務志願活動。解難幫困,積極為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在子女入學、租住、就業、法律援助、糾紛調解、幫扶貧困家庭提供服務。如桂林市民宗委把幫扶好城市貧困少數民族作為城市民族工作的重要一環,對全市貧困少數民族群眾進行了解,積極協調民政、城區民宗局、街道辦給予幫扶。在春節等重要節日,市民宗委還對特別貧困的城區少數民族群眾家庭給予慰問。(吳榮)

來源:廣西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

(責編:吳明江、陳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