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寨:小小蠶繭拓寬群眾脫貧致富路

2020年09月29日12:28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工人正在制作蠶絲被。 胡秀攝
工人正在制作蠶絲被。 胡秀攝

眼下,又到了今年第二批秋繭豐收上市的時候,除了豐收的蠶農臉上洋溢著高興與喜悅之外,在鹿寨縣中渡鎮潘圩村這批與桑蠶相關的產業工人同樣高興,正是這一顆顆小小蠶繭幫助他們拓寬了脫貧致富路。

9月24日,筆者在中渡鎮潘圩村的賢達蠶繭收購站看到,工作人員正緊張有序收購蠶繭,蠶農們把一筐筐、一袋袋雪白的蠶繭堆成堆、排成隊,耐心地等待著定級、過秤、領款,個個臉上都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現在這批繭是我今年第8批繭了,今年每批養蠶仔就養一張多,收入每批有5000多塊錢,按今年的價位,像我的房子、小車都是全靠養蠶得來的,日子越過越好。”中渡鎮潘圩村蠶農韋靜對於今年收入很是滿意。

據了解,賢達蠶繭收購站是從2002年開始收購蠶繭,在收購的過程中他們發現鮮繭中多多少少會摻雜一些一些雙宮繭,所謂的雙宮繭就是由兩個蠶虫吐絲結繭而成,因為它很難繅出一根完整的絲,而被挑選出來低價出售。但雙宮繭卻是制作蠶絲被的上好原材料,於是他們便注冊了蠶絲被商標,蠶絲被經營部,開始拓展蠶絲被制作業務。正是由於蠶絲被制作業務的開展,該收購站把雙宮繭變廢為寶,吸引了很多外村的蠶農前來賣繭,而且還吸納了部分村裡的閑置勞動力就近務工,達到一舉多贏的局面。

鹿寨縣中渡鎮桂絲源蠶絲被經營部負責人王馮新介紹:“在村裡收蠶繭,一方面可以解決周邊的蠶農的蠶繭銷售問題,拓展蠶絲被業務,充分利用雙宮繭,另一方面是給村裡的婦女,尤其是貧困戶解決就業問題,增加大家的收入。”

覃君玲就是在蠶絲被經營務工的其中一位貧困戶,她曾因為家人生病,家中小孩太小,缺乏勞動力而被列入了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名單。但她並沒有被眼前的困難所嚇倒,在自己發展生產的空閑時間,認真學習蠶絲被制作方法,如今,對於蠶絲被制作的繅絲、編絲、織綢等一系列過程,她都能熟練操作,儼然成了這裡最專業的“臨時工”,也正是憑著她這些年的努力,讓她一家於2018年順利實現脫貧:“隻要有工做,我都會來,一天有100塊的工資,增加收入還方便照顧家裡,我很滿意。”

據了解,這些年賢達蠶繭收購站每年收購鮮繭30多萬斤,產值達到600多萬元。蠶絲被經營部長期雇佣村裡的6名婦女務工,每年幫助她們每人增加收入近2萬元,拓寬了她們的脫貧致富路。(王文雙)

(責編:陳露露、李敏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