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師大:“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是我們的職責與使命”

2020年09月15日10:11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當下,全國駐貧困村第一書記正日以續夜的戰斗在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第一線。同時,一場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的精准脫貧大決戰,在寧明縣叢林峻嶺山水間打響。

9月10日這一天,擔任廣西寧明縣桐棉鎮那卻村黨組織第一書記、博士生黃文龍,像往日一樣天蒙蒙亮就到種植養殖基地與村民一起勞動,傳授科普知識,或到壯鄉瑤寨電商平台助力當地土特產品促銷,一心為提升群眾“幸福指數”著想,日夜奔波操勞。

同樣,擔任桐棉鎮琴清村第一書記的齊鵬程,上午剛檢查完村委黨建工作和“農家書屋”文化設施建設﹔下午又趕回琴清村小廣場組織村民彩排,以唱山歌的民俗傳統文化,歌唱黨的富民政策,決勝全面小康﹔晚上組織村兩委干部開展專題學習,以最佳業績迎國慶節的到來。在該校幾任第一書記的接力努力下,琴清村被評為自治區級五星級基層黨支部、崇左市“脫貧攻堅紅旗村”,並被命名為崇左市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村。

駐村第一書記與村民彩排唱山歌迎國慶。黃光榮攝

他們都是來自南寧師范大學的“70、80、90”后、品德兼優,獲得博士學位、碩士學位的駐村第一書記。南寧師范大學扶貧辦專職副主任韋林東說:“我們接到上級下達的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任務后,選派最優秀、有作為、勇於擔當的年輕黨員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2015年初,南寧師范大學擔負起定點幫扶廣西寧明縣桐棉鎮、那桐鄉等六個貧困村496戶的扶貧攻堅任務。這兩個鄉鎮屬於廣西少數民族邊境地區,是全國14個集中連片貧困區中的滇桂黔石漠化區之一。

掩映在四面青山環抱之中的馱象村,門前小河灣灣流過,滿目綠意,樹木蔥蔥。全村445戶1823人,卻還有21戶73人沒有脫貧,生活維艱。這讓剛剛擔任第一書記的“學生官”感到自己肩上的擔子更重了、責任更大了。

陳今浩,從南寧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到上任寧明那楠鄉馱象村駐村第一書記的那天起,他滿腦子裡都在思考如何加快解決這些貧困戶生活溫飽問題,讓當地群眾擺脫貧窮,走共同富裕之路,鄉村全面振興,已成為他篤定前行的奮斗目標。

馱象村房前屋后滿眼碧綠青翠就是“金山銀山”,他發動群眾大力發展農牧林產業經濟,大膽開發利用全村5.2萬畝山林發展林下經濟,種植中草藥、放養“八角雞”,其中種植八角1.8萬畝、鬆樹1.6萬畝,澳州堅果600多畝等特色產業,成立大沖金瓜新型農村合作社,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為民生謀福利。

幾年來,在后盾單位南寧師范大學的定點幫扶下,馱象村道路水泥硬化總裡程34.296公裡,落實項目資金1398.8211萬元﹔基礎設施、村屯亮化、群眾住宅,文化活動場所等得到了顯著的改善。2020年陳今浩評為全區100名“貧困村優秀第一書記”,成為獲得這一榮譽稱號的佼佼者之一,駝象村也被評為“廣西綠色村屯”、崇左市“脫貧攻堅紅旗村”。

駐村第一書記為鄉村全面振興描繪藍圖。黃光榮攝

從小在東北吉林長大的自然地理學碩士研究生姜寧來到艱苦的那陶鄉康峙林脫貧攻堅第一線。他每天頂著南方炎熱的天氣,翻山越嶺,汗流浹背,臉上一層灰,腳下沾滿泥,一路走訪對口幫扶建檔立卡貧困戶,發揮其專業背景優勢,精准施策幫扶,因地制宜發展產業,帶動貧困群眾穩定持續增收致富。

姜寧與上級政府和后盾單位聯合制定集體經濟作戰圖,在繼續發揮以鬆脂、八角、砂仁中草藥為主的特色產業優勢基礎上,大力發展林下經濟。他幫扶外出打工返鄉青年黃鬆霖,林下生態放養“八角雞”一千多隻,想盡一切辦法和動員社會力量,在資金和養殖技術層面上給予大力支持。由於黃鬆霖放養的士雞肉質滑嫩爽口,深受商家青睞,每天訂單不斷。姜寧坦言:“康峙村人有志氣、有智慧,打贏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村。”

磨有積是南師大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當黨組織說要選派他到村裡擔任第一書記時,他二話沒說接受安排到寧明縣那楠鄉那陶村擔任第一書記,接過上幾任書記繪好鄉村全面振興的藍圖,把文學夢寫在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高地上。

他翻山涉水,不辭辛勞,走訪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群眾設計脫貧致富時間表,將村中的扶貧工作“挂圖作戰”,與村兩委一道沖刺。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作為駐村第一書記,磨有積每天把精力放在幫扶村民發展特色產業上,請高校院所專家、教授到那陶村開展中草藥種植技術、八角低產改造培訓,使那陶村八角產業實現高產量、高價格,村民八角種植收入頗豐。

他幫扶那陶村農澤威、農英連夫婦一家,從扶貧困走向致富路。2017年農澤威養了5頭土豬,至今,農澤威一家林下放養的“八角豬”己發展到一千多頭,滿山遍野,都是亂蹦亂串的小豬。2019年11月,農澤威“成立寧明八角香豬專業合作社”,養豬規模越來越大,生意越做越旺,年純收入達100多萬元。

他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2020年上半年村集體經濟收入13萬目前生豬存欄45頭。5年來,政府在那陶村共投入1399萬元用於硬化產業路、農網改造、安全飲水工程等,極大改善了群眾生活生產條件,在2020年7月下旬國家脫貧攻堅普查中貧困戶滿意率為100%。那陶村被評為自治區級基層黨支部、崇左市“脫貧攻擊紅旗村”。

駐村第一書記在傳授村民種植砂仁等中草藥。黃光榮攝

“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南寧師范大學校黨委書記李豐生表示:“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學校建立了校領導聯系貧困戶、二層機構幫扶扶貧點、第一書記駐村、師生員工聯動的‘四位一體’工作機制,把幫扶的精力和重心放在基層,實現包戶干部到達全覆蓋。”

2018年12月,李英華臨危受命,開始了駐村第一書記的工作生涯。那麼村地處中越邊境,也是地處十萬大山余脈,是名副其實的“老少邊窮山區貧困村”,全村13個自然屯分散在叢山峻嶺,其中有7個距離村委會5公裡以上,最偏遠的是派深屯20公裡的路程,而且山高路險。可是他沒有一句怨言和畏難情緒,一心扑在脫貧工作上,惦記著大山深處還有15戶61人未脫貧。

有人說,扶貧路上李英華是“拼命三郎”。他一個晚上,冒著高山寒冷天氣,走訪完派深屯1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已是夜深人靜,下著蒙蒙的細雨,山高路滑,他在駕駛二輪摩托車返回村委會路上,不慎連人帶車摔倒手腳都擦傷滲出血。

李英華以自己的膽識和智慧,為那麼村脫貧改富描繪出一幅美畫卷:2019年,全村新增種植林木8000多畝,其中貧苦戶254戶新增種植3500多畝﹔2020年6月,全村又新增種植木林9000多畝,其中貧困戶261戶,新增種植3000多畝,獲得產業獎補達95.9%,這些產業不久將來就是村民的“金山銀山”。

南寧師范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李傳起表示:“我校積極發揮智力、學科等優勢,結合學校特點和扶貧村實際,抓好定點扶貧,形成了鄉村教師培養智助扶貧、致富帶頭人培訓助力扶貧、資金項目支持扶貧、調研評估指導扶貧、‘三下鄉’體驗扶貧為主體的五位一體,確保扶貧之智、之力、之資‘精准滴灌’。”南寧師范大學扶貧路上滿眼翠綠到處是鄉村全面振興的勃勃生機。黃文龍、齊鵬程等南寧師范大學6位“70、80、90后”駐村第一書記及駐村工作隊員,定點幫扶的寧明縣6個貧困村,至今已全部實現脫貧摘帽。

寧明縣桐棉鎮鎮長、黨委副書記陸軍敏高度評價:“南寧師范大學選派的駐村第一個書記,以錚錚誓言和高度的政治責任與擔當,給鄉親們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為建成小康社會樹立標杆!”(周軍、黃光榮)

(責編:劉佳、龐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