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常發:讓土特產變成“香餑餑”

2020年08月20日16:05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近日,賀州市平桂區望高鎮川岩村的生態油茶加工產業園內突然熱鬧了起來,車子不斷駛入,工人們在埋頭工作。工作人員劉海明說:“今年10月份,我們油茶加工廠就要正式投產了,師傅們正忙著檢查設備,做好投產的前期工作。”劉海明既是廠區的員工,也是村上的貧困戶,他說:“我白天在園區幫工,晚上當保安,工作一天有150元的收入。”

油茶是川岩村“3+1”扶貧特色產業之一。在這裡,家家有林地、戶戶有油茶。油茶成林面積1.25萬畝,佔林地面積13.18%,戶均油茶林面積約37畝。但因畝產油量不高的原因導致原生態好油茶“深藏閨中人不識”,部分油茶林也因此成了“撂荒林”。

覃常發的出現,給這個村子的油茶產業帶來了轉機。他經營的廣西元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油茶種植、生產、銷售和科研於一體的現代化民營股份制企業,隸屬賀州市現代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互聯網”的現代化運營模式,直擊川岩村油茶產業發展的痛點。

“覃總是我們川岩村的榮譽村主任,他給我們村的脫貧攻堅帶來了先進的理念。”川岩村的第一書記任華華說,想要不斷發展和壯大油茶產業,使其成為鞏固川岩村脫貧成果的“壓艙石”,就必須打造高效農業產業,“農業與企業的合作勢在必行”。自川岩村與覃常發的廣西元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進行合作以來,公司投資了30萬元,通過創建60畝油茶低產林改造示范點,推廣高效油茶種植技術,帶動全村村民實施3000畝低產油茶林改造,扭轉了村民油茶種植靠天養的觀念和產油不高的現狀。

為延伸產業鏈,提高油茶產業附加值,壯大村集體經濟收,村集體投入100萬元與企業合作建立油茶加工廠,作為固定資產入股。目前,村集體每年可拿到5.5萬元的分紅。任華華說:“我們還通過流轉520畝荒地給公司建廠,使寶勝、鐵屎坪兩個自然村每年增加土地流轉收入30萬元,同時還解決了10戶貧困戶就業問題。”

談及為何選在川岩村投資建設產業園,覃常發說:“我們公司的理念,就是將賀州優秀的特色農產品實現產業化、品牌化,讓優秀土產走出大山,賣出更高的價錢!”油茶只是他們公司優秀特色產品之一,在公司扶貧展廳裡,還有許多包裝精美的蜂蜜、腐竹、南鄉鴨等30多種產品,無一不是來自貧困村的合作社。

就在筆者參觀展廳時,就有人前來找尋覃常發,恰談信都地瓜酸與公司合作事宜。信都鎮獅峰村信都地瓜酸合作社的負責人陳世輝說:“覃總的總公司作為賀州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在銷售渠道上掌握著優勢。”

公司的農產品依托賀州旅游資源優勢,在賀州核心景區、交通樞紐等開設連鎖品牌店,方便游客購買到賀州正宗的、物美價廉的特色地標產品,同時宣傳推廣賀州長壽文化。除此之外,還在賀州所有商超設立專賣區,並入駐微商城、淘寶、天貓等線上平台進行公司產品的銷售。在對外銷售上,公司在珠三角、大灣區九大發城市設立了30多家產品代理商,由代理商進行產品的推廣銷售。為使產品符合流通標准,公司還運用了防偽溯源技術,使農產品從源頭到生產加工到消費者手上全程可溯源可監督。

覃常發不僅僅承擔著川岩村榮譽村主任的責任,他還心系其他貧困地區的脫貧工作。早在2018年,他們總公司就與區政府共同投建平桂區扶貧產業農產品加工銷售中心就業扶貧車間,在種養、加工、銷售、休閑觀光等經營環節提供就業崗位300多個,其中吸納貧困家庭勞動力就業50多人,輻射帶動400多戶貧困家庭參與種養,100多戶貧困家庭通過“公司+農戶”模式實現脫貧。(駱堅忠、吳曉嫻)

(責編:陳露露、李敏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