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十三五”以來實現26萬多人脫貧

2020年07月22日17:22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人民網桂林7月22日電(記者龐革平)7月22日,記者從廣西桂林市政府在南寧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開展脫貧攻堅戰4年多來,桂林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從28.4萬減少到1.42萬,共減少貧困人口26.98萬人,貧困發生率從“十三五”初期的6.95%減少到目前的0.35%,貧困村從510個減少到51個,龍勝、資源、灌陽3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

據桂林市市長秦春成介紹,4年多來,桂林共安排財政專項扶貧資金25.97億元用於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截至2020年6月底,桂林共新建、擴建村屯道路4802條5605公裡,新建獨立橋梁367座7225延米,人飲工程686處,其他項目3189處(個)﹔完成農村危房改造49976戶,其中貧困戶19264戶﹔實施易地扶貧搬遷項目26個,完成2.95萬貧困人口搬遷任務,實現了100%以上的貧困村通村道路和95%以上的20戶以上自然村道路硬化,100%的貧困人口有了安全穩固住房、安全飲水、生活用電、通信網絡,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的基礎性問題得到明顯改善,“兩不愁三保障”水平得到大幅提升,貧困地區群眾內生發展活力和動力顯著增強。

在脫貧攻堅中,桂林大力推進產業扶貧工作,因地制宜發展縣(市、區)“5+2”、貧困村“3+1”特色優勢產業。扶持貧困戶發展產業30多萬畝,打造出永福“富硒農業+扶貧”、灌陽“超級稻+扶貧”、恭城“生態循環農業+扶貧”、龍勝“旅游+扶貧”、興安“光伏+扶貧”和荔浦、全州等“電商+扶貧”的產業扶貧模式,全市510個貧困村均有特色產業項目,95%以上的貧困戶有特色支柱產業。

在易地扶貧搬遷方面,桂林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建設全部完工,累計實現易地扶貧搬遷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9480人。安置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已基本同步配套,做到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

桂林積極落實健康扶貧,進一步健全完善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補充醫療保險“四位一體”機制,全面落實“198”政策、先診療后付費、“一站式”結算和貧困家庭簽約服務。桂林穩步推進教育扶貧,實施了從學前到研究生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學生資助行動,培訓貧困勞動力和“兩后生”3萬多人,“雨露計劃”補助做到了“應補盡補”。貧困家庭子女義務教育階段入學率達100%。

與此同時,桂林認真抓好保障扶貧,實行低保制度和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全市農村低保平均標准達到3850元,農村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平均標准達到5005元。4年多來,桂林累計為4.34萬貧困戶發放小額貸款余額22.66億元,有效解決了貧困群眾產業發展資金不足的瓶頸問題。桂林對無勞動能力和產業收益途徑的特殊貧困對象,通過委托扶貧經濟組織設立“扶貧股”,按股分紅,獲取穩定收益,使5000多戶特困家庭通過資產性收益項目獲得穩定的收入來源。桂林為為每個貧困村安排50萬元以上的村集體經濟發展扶持資金。目前,510個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均超過4萬元,5萬元以上的達96%,10萬元以上的佔25%。

在脫貧攻堅中,桂林完善了財政扶貧資金管理辦法,建立了巡察、紀檢監察、審計、扶貧、財政和檢察部門共同監管的體制機制,開展了集中整治和加強預防扶貧領域職務犯罪的工作和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完)

(責編:李敏軍、陳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