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韶華 筑夢扶貧

記梧州市龍圩區廣平鎮調村村第一書記姬延釗

2020年07月06日09:03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姬延釗(右)帶頭開展義務送春聯志願服務活動。盤丙英攝
姬延釗(右)帶頭開展義務送春聯志願服務活動。盤丙英攝

“貧困曾經是一道頑固的坎,而今徹底掃除了障礙。調村村民深藏了多少年的夢想,從這個春天開始。”這是廣西梧州市龍圩區廣平鎮調村村第一書記姬延釗在2019年初拿到調村村脫貧摘帽公告書那天駐村日記裡的幾句話。看似平淡的幾句話,字裡行間透露出這位駐村第一書記的扶貧夢想與激情。

2018年3月,來自自治區黨委黨史研究室的年輕干部姬延釗正式擔任調村第一書記,開展駐村扶貧工作。憨厚的臉龐,戴著一副眼鏡,看起來文質彬彬的他,一開始並不受待見。就連村干部都認為他是“自治區來的領導”“呆兩天就走的”。出乎村民意料的是,這個自治區來的年輕人居然住在村子裡就不走了,一待已是兩年過去。

腳沾泥土,心存真情,做扶貧路上的行動者

“調村有12個自然村,17個村民小組,全村1245戶5104人,其中貧困人口251戶1104人……”如今,對於調村村的情況,姬延釗早已爛熟於心。

2018年3月,駐村伊始,為了盡快摸清村情民情,迅速進入駐村工作狀態,姬延釗與工作隊員們一起,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走遍了全村251戶貧困戶,逐戶走訪,認真聽取村干及群眾意見建議,“一戶一策”制定脫貧計劃。正是在駐村調研過程中,姬延釗和村民們漸漸地熟絡起來,姬書記逐漸成為了最受村民歡迎的“村裡人”。

姬延釗的家庭也可以說是扶貧之家,自己是第一書記,父親是村委干部,姐姐是小學教師,也是幫扶干部。全家人對於姬延釗的駐村扶貧工作都非常支持,經常一起電話聊天交流,有好的經驗和做法也一起分享。2020年姬延釗作出繼續留任的決定,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和鼓勵。年近70的老父親對他說,扶貧是大事,是國事,我們不能因為家事小事影響國事。最后一年最關鍵,你對村裡情況熟悉,你不上誰上?咱們全家都支持你!

兩年多以來,根據調研走訪的實際情況,姬延釗撰寫了《貧困村農民增收問題探析——以龍圩區調村村貧困村為例》等調研報告,有效指導和推動了調村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工作。

干一行、愛一行、鑽一行,兩年多的駐村工作,姬延釗沉下心來一步一個腳印帶著群眾苦干實干,得到了群眾的認可。“我去給我們書記送點菜。”“書記,中午到我家吃飯。”這是姬延釗在走村入戶時最常聽到的幾句話。這些簡單而又家常的話語,給了姬延釗無限的溫暖和動力。“調村是我的第二個家。”這個年輕人笑呵呵地說,憨厚的臉上透露著幸福的光彩。

發揮專業,深挖資源,做調村紅色旅游的“開荒者”

調村是一個擁有豐富紅色文化的村落。大革命時期,由廣平鎮桄榔、調村和誥村三個自然村農民聯合發起的桄調誥農民運動協會就設立於此,且舊址保存較為完整。同時,這裡也是廣西第二個農村黨支部“中共梧州地委長行支部”的舊址所在,但卻鮮為人知。身為黨史研究室干部,姬延釗意識到,這些遺址遺跡都是調村珍貴的紅色文化資源,要盡可能保護好、發揮好它們的作用,為調村百姓謀福利。

為此,姬延釗馬不停蹄開始收集整理調村紅色歷史資料、文獻,並積極向后盾單位自治區黨委黨史研究室、龍圩區委區政府等匯報,得到了各級部門和領導的高度重視。經綜合考量,上級決定整合資金1000多萬元,用於深入挖掘調村紅色資源,制定紅色旅游規劃,完善旅游項目設施,打造調村紅色教育基地。目前,調村紅色旅游項目已經完成紅色教育項目主體、旅游區生態停車場、涼亭、戲台、綠道、旅游廁所等項目建設。2019年底,調村紅色旅游項目已申報自治區四星級鄉村旅游項目。

姬延釗還結合自身專業優勢,積極參與“大革命時期梧州農民運動陳列館”的資料搜集、整理、布展等工作。2019年7月1日,“大革命時期梧州農民運動陳列館”“中共梧州地委長行支部舊址”“長行鄉桄調誥農民協會舊址”在調村正式揭牌。

揭牌前一天,原定負責為各級領導講解的龍圩區委常委、副區長黃鶯同志因勞累過度,在項目現場暈倒被緊急送往醫院。而此時的姬延釗,也剛剛在醫院做完眼部手術。在接到電話之后,姬延釗並沒有向任何人透漏自己剛剛做了手術的事情,在眼睛蒙上紗布還不到24小時的情況下,毫不猶豫地拆除紗布回村開展准備工作。而村裡當晚又恰逢停電,這個年輕人就著昏暗的太陽能路燈和手電筒的微弱光芒,一遍一遍的背誦和演練到凌晨四點鐘……

臨危受命,不負重托。在揭牌儀式上,姬延釗的講解獲得一致好評。

自陳列館揭牌以來近一年的時間,姬延釗成為了陳列館兼職講解員,累計共接待前來參觀學習的有關單位干部及各地游客4000多人次,2019年,“大革命時期梧州農民運動陳列館”被列為梧州市10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基地之一。

多措並舉,發展產業,做調村群眾脫貧致富的“領路人”

駐村以來,姬延釗發現調村村產業發展基礎極為薄弱,缺少特色化、規模化產業,制約了調村村集體經濟發展及村民群眾增收。為此,姬延釗積極征求干部群眾意見,先后4次組織村“兩委”干部、村民代表赴恭城、長洲、郁南等地考察產業。最終,綜合考慮調村氣候、土壤、市場等因素,決定在調村發展百香果、黃皮果的思路。

為此,姬延釗積極爭取后盾單位自治區黨委黨史研究室的幫扶支持,先后爭取13.5萬元資金,以調村村民合作社帶頭示范種植了10.5畝百香果和20畝黃皮果“示范果園”,以實際行動和效益帶動村民發展百香果、黃皮果種植致富。

工作中,姬延釗還注重結合龍圩區大力發展稻螺綜合生態種養、溫氏養雞等相關扶持政策,引導鼓勵調村村光廊組鄧子貴、馬蹄組馬業坤等經濟能人發展稻螺綜合種養和溫氏養雞,指導成立了龍圩區福邦種養專業合作社,帶動村民發展稻螺生態種養。

近年來,姬延釗與調村村“兩委”通過多渠道帶來調村村脫貧致富謀發展,帶動調村村247戶1094人的貧困人口脫貧,2018年實現整村脫貧摘帽,村級集體經濟年收入達6.05萬元,貧困發生率從2.65%下降到0.199%。2019年,調村村被評為龍圩區黨建示范點、龍圩區貧困村提升工程示范點、廣平鎮鄉村建設示范點等,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各項工作穩步推進,大大提升了村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盤丙英 秦先燦)

(責編:許藎文、龐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