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遷”出深山

貴州瑤鄉之變濃縮極貧地區脫貧攻堅奮斗史

2020年05月08日08:55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七遷”出深山——貴州瑤鄉之變濃縮極貧地區脫貧攻堅奮斗史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縣瑤山瑤族鄉所居住的瑤山,是貴州歷史上最窮的“三山”地區之一。這個有著苦難遷徙傳統的直過民族,歷史上,為躲避戰亂,不斷遷往深山﹔如今,向著美好生活,他們不斷遷離深山。

群山環抱的貴州省荔波縣瑤山瑤族鄉菇類村懂蒙瑤寨及旅游公路(2019年11月5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39歲的何國強個頭不高,2018年通過易地扶貧搬遷來到荔波縣城的興旺社區。他家牆上相框貼著兩張照片,一張是黑油氈布覆頂的小破木房﹔一張是嶄新、綠化的電梯小區。他說:“現在房子比過去好1000倍,生活是過去不敢想象的。”

拼版照片:左上圖為易地扶貧搬遷戶何國強現在居住的荔波縣興旺社區(2019年11月7日攝)﹔左下圖為何國強搬遷前居住的荔波縣瑤山瑤族鄉拉片村拉朝組舊居(翻拍照片)﹔右上圖為何國強與孩子們在新居裡看電視(2019年11月6日攝)﹔右下圖為何國強在荔波縣城的建筑工地務工(2019年11月6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從荔波縣瑤山瑤族鄉易地搬遷到荔波縣城興旺社區的羅教金,在城郊蜜柚地裡發展林下養雞(2020年3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段羨菊 攝

何國強家所經歷的,是1949年以來瑤山有組織的第七次搬遷、改革開放以來的第六次搬遷。跨越時空的“七遷”,濃縮了極貧地區脫貧攻堅的卓絕與成就。2020年3月,瑤山瑤族鄉退出貧困鄉,追上了全國的步伐。

“七遷”,走出貧困籠罩的大山

瑤山瑤族屬白褲瑤支系,遷徙並棲居於荔波縣南部的高寒山區。大山裡缺田、缺水、缺糧,長期以來,他們生存方式原始,以刀耕火種兼狩獵為生,一地種上兩三年,剝盡地力后又搬家開荒,又稱“過山瑤”。

1955年,部分村民走出深山,搬到山下的拉片村。

出生於1981年的何國強,因家貧小學輟學。入住小破木房之前,還在低矮茅草房裡住了十幾年。“我甚至不知道什麼是床,一家人擠在草窩和木板上睡。”

他的經歷,印証了荔波縣志記載新華社記者1980年到瑤山公社調研時反映的情況:公社連續三年人均收入在40元以下,由於糧食不足,不少人長期吃芭蕉芋﹔全公社304戶,隻有14戶是瓦房,其余都是茅草房﹔87%的人是文盲,沒有一個大中專生……

改革開放后瑤山鄉第一任鄉長謝家寶回憶,上級重視這裡的貧困情況,鄉裡的公糧和電費被免了五年,瑤山小學學生“免教育費、免學雜費”。

然而,土地稀缺、交通困難等問題,還是扼住了村民命運的咽喉。1996年,瑤山第二次搬遷,30戶村民搬到玉屏街道水甫瑤寨。“搬下去,有房住,分土地。”

1998年,在“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啟動之后,70戶村民從瑤山搬到土地較為豐富的水堯鄉水瑤新村,經歷第三次搬遷。

此后,貴州在瑤山先后實施開發式扶貧和兩次生態移民工程,第四批30戶、第五批150戶、第六批315戶,從深山遷入拉片,住進了兩層樓房。

(責編:陳露露、許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