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版照片:上圖為2019年11月5日拍攝的貴州省荔波縣瑤山瑤族鄉拉片村拉懂吉生態移民新村(新華社記者楊文斌攝)﹔下圖為荔波縣瑤山瑤族鄉上世紀的茅草房民居(資料圖片,荔波縣瑤山瑤族鄉人民政府供圖)。新華社發
進入精准扶貧期后,為了徹底改變貧困村民的生存環境,斬斷“窮根”,2017年至2019年,瑤山迎來史上力度最大的搬遷。政府總投入6000余萬元,安排居住在深山裡的最后246戶1045名瑤族同胞當中的206戶住進縣城的興旺社區,40戶安置在小七孔景區門口的夢柳小鎮。
拼版照片:上圖為荔波縣水堯鄉水瑤新村﹔下圖為1998年從瑤山搬遷至水瑤新村時,移民最初的舊房遺址(2020年2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 段羨菊 攝
與過去相比,第七次搬遷具備鮮明特點:方式由部分搬遷變為整體搬遷﹔搬遷主要目的地,由山下的鄉村變為縣城,246戶移民和其他鄉鎮移民,搬進了縣城基礎設施配套最完善的社區。
出山,歷經艱苦卓絕的探索
酒壺,獵槍,鳥籠,是瑤族男人酷愛的“三件寶”。搬到縣城快兩年,何國強雖沒有碰過“三件寶”,每天卻精神煥發。當記者到訪他家時,孩子們正安靜認真地上網課。牆上貼著很多孩子獲得的獎狀。“我吃盡沒文化的苦,現在夢想就是讓孩子們讀好書。”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