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藤縣在抗擊疫情的同時不誤農時,堅決打贏疫情防控和農業生產兩場硬仗,用多種方式積極開展種植技能培訓,為農民增收增產,為貧困戶點燃脫貧致富的希望火種。
谷雨時節,藤縣的田野裡,禾苗青青、果苗茁壯、葛苗攀籬,到處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在太平鎮東皇村,貧困戶吳基林扛著竹竿給田裡的800多株葛苗一一插上,葛苗已經一尺多長,他不時地用手扶著葛苗引導它攀上竹竿。他說:“今年縣農廣校老師給我傳授了粉葛種植技術,我就尋思著種上一畝多,按照目前粉葛的收購價格,保守估計,到年底時能生產6000多斤,那我就有12000多元的收入了。”
“我們合作社在縣農廣校老師的指導下,採用新良種、新技術、新農藥、新肥料、新機具‘五新’技術,統一品種、統一技術、統一防治,生產優質富硒水稻。”藤縣照明水稻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石紹明介紹說,合作社利用平時縣農廣校組織的技術培訓所學到的知識,積極發展特色農業,促進農業增收、農民增收,帶動47戶貧困戶發展富硒產業,為每戶貧困戶年增收2500元。
據了解,今年以來,藤縣積極開展種植技能培訓,如大棚蔬菜的病虫害、冬季食用菌的管護、春季瓜果蔬菜的嫁接管理、倒春寒如何保花保果等。對一些特殊的問題,還選派老師深入到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基地進行現場指導。疫情防控期間,更是積極利用“雲上智農”“中國農技推廣”等APP開展線上學習,充分利用微信學習群、QQ群等平台,開展“空中課堂”培訓,對藤縣99個貧困村的貧困戶進行春耕備耕指導,在線解答農業技術問題,助力“抗疫情、促春耕”活動。
同時,根據本地春耕的實際需要,向農民提供大量的農時物候知識及農業實用技術,助推和促進春耕生產,編寫一些簡要的、針對性強的農業實用技術,指導學員根據農時安排農作物的春耕春管工作,保証在抗擊疫情時,不誤春耕生產。2月份以來,據不完全統計,藤縣農廣校老師在疫情期間共編寫了十六期三十多種農業種養實用技術供學員學習。今年倒春寒天氣頻發,縣農廣校專家還根據氣象預報,及時進行預防倒春寒的技術指導,有力保障了春耕生產。自疫情開始以來,縣農廣校老師在微信和QQ學習群上共解答了200多人次的提問,解決生產問題18次。
“今年以來,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我們已開辦20多個培訓班。”廣西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藤縣分校副校長黃恆文說。(羅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