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勞甩窮帽 致富拔窮根

2020年03月23日00:18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人民網梧州3月23日電 在駐村工作隊員和幫扶干部的記憶中,每次入戶走訪聶桂榮一家,都難以碰到有人在家,他幾乎都是在田間地頭、山中林裡辛勤地忙碌著,也正是憑借著他和妻子的勤勞雙手,讓他家的生活越過越紅火,越過越有奔頭。

聶桂榮今年57歲,個子不高,雖然看起來瘦削,但眼睛炯炯有神,有著庄稼漢特有的堅毅,不怕苦。他家於2015年被評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兩個女兒遠嫁外省,因為沒有技術,無法找到工作,沒有穩定收入致貧。夫妻倆勤勞一輩子、辛苦一輩子,還是維持在剛能解決溫飽線上。剛開始,聶桂榮拒絕評為貧困戶。“人要臉,樹要皮,我雙手還能干活呢,不能增加國家的負擔。”聶桂榮生氣地說。

“窮也要窮得有骨氣”,打工沒技術,工作難找﹔種田收入低﹔養殖成本高,風險大。這些都讓聶桂榮有勁無處使,心裡很不是滋味,何時才能脫貧。日日夜夜,輾轉反側,脫貧致富的念頭在他腦海間一刻也沒有斷過。

正當聶桂榮一籌莫展的時候,幫扶干部和駐村工作隊員對他們家的情況也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想在腦裡,三番五次深入他家,幫他理思路、開“藥方”、定計劃。沒工作,政府幫找,考慮到他妻子需要照顧快90歲的岳丈,幫她找了鎮保潔員的工作,負責珠品組主干道的保潔工作,每月收入1100元,聶桂榮也當上了三威林產的卸貨工,每個月大概能工作十多天,月收入約1200元,這樣僅務工年收入一項就有28000元;沒技術,無法搞大規模養殖,龍湖鎮推行一村一產業發展模式,採取代養分紅的方式幫助他獲得收入,這樣他家每年獲得黃沙鱉代養分紅1500元﹔收入單一,龍湖鎮推行小額信貸,他家每年就有4200元的收入。還有依靠他自己其他的種養收入2600元.....2016年聶桂榮便住上了新房子。2017年,貧困戶聶桂榮一股作氣甩掉了“窮帽子”,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窮帽子是甩掉了,如何甩窮根,奔小康呢。”站在新房子門前,聶桂榮開始琢磨著,要拓寬自己的脫貧致富路。聶桂榮的強烈致富夢擊中了幫扶干部的心坎,“依靠輸血脫貧,就是治標不治本,窮根依舊在。”幫扶干部和駐村工作隊員又開始和他一起探討新出路,制訂新計劃。

“要從根子上脫貧,要先從思想上脫貧,同時實施產業扶貧,培育‘造血功能’,這樣才能真正去窮根,脫貧奔小康。”在幫扶干部和駐村工作隊員的幫助下,聶桂榮很快認清自己的優勢,農村人都有一定的養殖經驗,而且山裡人靠山吃山,隻要勤快肯動腦,賺錢的路子也多,再加上現在有政府的政策幫扶,還有幫扶干部的指導,快60歲的聶桂榮坐不住了。他想,自己還能做,還可以再拼一把。辛苦咱不怕,本來就是農民漢,日子有奔頭自己也干得痛快。

利用在三威打散工之余,今年初聶桂榮打算與往年一樣,養100隻雞增加收入,“萬一賣不出去呢,聽說受病毒影響,很多人都平賣,掙不到錢。”他的妻子一度著急不已。”“幫扶干部說了,現在政府為提振貧困戶的種養信心,今年種養補貼在原基礎上提高了50%,養雞一隻都能補貼52.5元,他們還說養大出欄了會幫忙找銷路,不怕賣不出去。”聶桂榮堅持已見,從2月份開始便陸續買了100隻雞回來,買玉米飼料,一日三餐准時喂他的“雞寶貝”,細心觀察它們的精神狀態,有哪個有什麼不對頭的立刻重點關注。“我的雞平時都是散養,讓它們在村裡到處游蕩,找虫子、青草吃,肉質緊實鮮美,很受歡迎,有些鎮、村干部知道我今年又養了,現在都跟我預定了呢,這100隻雞到6月份就可以出欄了,估計能有8000多元的收入。”聶桂榮笑不攏嘴地說。

“人爭一口氣,佛爭一柱香,我依靠自己,干出個樣子來,別人就會高看我一眼。”嘗到了自己奮斗結出的甜果后,聶桂榮致富的動力更足了。

除了養雞,他還時常到他承租的50畝甜筍竹林裡拔草,護理。“這是我去年承包的,到6月份就可以收獲了,大概能有8500元的收入。我還種了5畝肉桂呢,這個周期長,但收益也高,到時也會有一筆可觀的收入。就想著自己能多做點就別閑著。”他高興地說。

喝水不忘挖井人,如今生活越來越好的聶桂榮時刻不忘感黨恩,村裡的公益事業時常能看到他的影子,防火巡查、環境整治、疫情防控宣傳....都有他的參與,他甚至還自掏腰包拿出1萬多元和鄰居一起把他們房子前的泥土路進行硬化。聶桂榮憨厚地說道,在我最困難的時候,國家和政府幫助了我,我現在也要盡自己的能力去做一些事,報答社會。

扶貧解決困難,致富拔掉窮根,聶桂榮夫妻倆勤勞苦干,用雙手托起了脫貧致富夢,用實際行動譜寫了勤勞致富的勵志篇章。而在萬秀區龍湖鎮,像聶桂榮這樣脫貧致富的還有很多。萬秀區龍湖鎮在脫貧攻堅戰中,結合本鎮優勢,形成了“務工為主、種養為輔、政策兜底”的幫扶體系,全鎮91戶貧困戶315人在2019年全部實現了脫貧。(侯樹輝、莫潔月)

(責編:吳明江、黃昱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