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看展覽、線上大師課、線上音樂節
他們在“雲端”起舞(解碼)
核心閱讀
受疫情影響,展覽、演出無法與觀眾見面,但博物館、文藝院團在“雲端”探索出了許多新方式。“雲游覽”“雲練功”等屏幕間的交流互動,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雲端”的嘗試也讓他們思考,如何利用新技術、新手段,提高自身“能見度”,為觀眾提供更好的觀展、觀演體驗,也為今后發展積累更多經驗。
“大家現在看到的這塊壁畫磚,是一個1700多年前甘肅河西地區的郵差形象,這個人有眼有鼻,唯獨沒有嘴巴,這是提示郵差要守口如瓶。”在2月23日上午兩個小時的直播中,來自甘肅省博物館的講解員王雪麟帶著全國幾十萬網友,參觀了甘肅省博物館絲綢之路展廳以及彩陶文化展廳。
這一天,包括甘肅省博物館在內的全國八大博物館通過淘寶進行直播,僅半天時間,“客流”就達千萬人次。“當天,我們館辦了兩場直播,實時在線人數達90多萬,是我們去年全年觀眾總數的半數以上,點贊數超過了50萬。線上直播不僅給大家提供解鎖甘博的新方式,也為文物數字化平台搭建提供新思路。”甘肅省博物館副館長史冊說。
彈幕互動、科普揭秘,“見面”方式多樣
由於線上參觀最大程度降低了對文物的損害,很多國寶真品都能無壓力地展示在千萬人面前。這次,甘肅省博物館特意拿出了此前極少亮相的銅奔馬“馬踏飛燕”真品,讓大家一飽眼福。
敦煌研究院同樣參與了此次“雲游博物館”直播活動,1985年就進入敦煌研究院開始臨摹壁畫的牛玉生是這次的主講人。不同的是,敦煌研究院採用科普的方式,由牛玉生在現場直播壁畫臨摹的方法、揭秘壁畫繪制過程,展現了游客日常看不到的敦煌莫高窟。
用脫口秀的方式介紹碑林名碑、探秘良渚遺址、深度挖掘國寶背后的故事、科普文物修復……眾多博物館在“雲端”探索有趣有益的形式,尋找更多與大家“見面”的機會。有網友調侃,這是“真正的自由行”。“游客在線下游覽時隻能聽講解,但在直播間裡,他們可以隨時‘插話’。數據顯示,人們參加淘寶直播的‘雲春游’時,平均每人發表了6條評論,各種‘神彈幕’層出不窮。”淘寶直播雲工作項目組成員鹿迷說。
受疫情的影響,博物館、劇院、音樂廳等文化場館都處於閉門狀態。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的不完全統計,僅3月,全國就有近8000場次演出被取消或延期,直接票房損失超過10億元。
雖然演出按下了“暫停鍵”,但許多舞團、劇團和觀眾的“約會”,在以另一種方式繼續。2月29日,上海芭蕾舞團的“公益公開課”開講。這是舞團的王牌公益項目,自2017年初開辦就火爆芭蕾圈,截至今年1月,已風雨無阻地舉辦了31期。2020年春節后的首期公開課,大家不再需要“秒殺”參與名額,線下的授課模式也變為線上的“見屏如面”。上海芭蕾舞團團長辛麗麗親自為大家上芭蕾基訓課,從把杆的慢板、快板到中間區域的小跳、中跳,首席演員范曉楓、吳虎生等都在現場做出了專業示范。當天,89.8萬人次收看了這堂“大師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