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機車車輛有限公司座墊車間裡,工人們正在緊張忙碌地檢修火車座椅和臥鋪,經檢查合格后送往組裝車間進行安裝,為乘坐火車返鄉過年的旅客開啟回家的旅途。
在車間包扎班,一對樣貌相似的姐妹正在熟練的對損壞的海綿座墊和臥鋪進行挖補、粘貼、修刨,時不時抬起頭比劃著手勢。她們是一對孿生姐妹,姐姐叫梁桂蘭,妹妹叫梁桂枝,1982年出生在廣西柳州市鹿寨縣窯上新村一個農民家庭,父母都是農民,家中還有一個哥哥和姐姐。
3歲那年,姐妹倆因發燒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導致聾啞,從此姐妹倆陷入無聲的世界當中。她們曾在鹿寨縣特殊學校學習5年,會讀書看報,通過手語、文字與其他人進行交流。因家境貧寒,1997年,姐妹倆來到柳州打工。“由於存在語言交流障礙,剛開始我們隻能打零工,一個月的收入不足1000元,日子過得很艱難。”梁桂枝在手機上寫道。2011年,在柳州市殘聯的推薦下,妹妹梁桂枝進入柳州機車車輛有限公司座墊車間工作,主要負責座墊和臥鋪的修補包扎。
座墊和臥鋪的修補包扎可謂是車間最辛苦的工作,從挖補、修刨、粘貼、縫制、包扎,每一道工序都完全靠手工操作完成,而且全程站著工作,加班加點是常有的事。剛開始,梁桂枝不熟悉工作,很少與同事交流,總是把自己孤立起來。在同事的幫助下,她的業務不斷熟練。為了方便聾啞人和大家交流溝通,車間專門建立了微信群,梁桂枝也漸漸敞開心扉,融入車間這個大家庭中。“工作雖然辛苦,但我感到很幸福,因為大家待我像家人一樣,我很感動。”梁桂枝寫道。
2018年4月,經妹妹梁桂枝介紹,在糖果廠從事包裝的姐姐梁桂蘭也來到座墊車間工作。為了方便彼此照應,車間將姐妹倆安排在同一個班組。剛開始,由於工作不熟練,梁桂蘭經常扎傷手指,檢修的成品也常常因為不達標被退回返工,導致她曾一度有打退堂鼓的想法。
“那個時候什麼都做不好,感覺自己很失敗。”梁桂蘭表示,剛入職的前三個月,妹妹手把手教她挖補、修刨、縫制、包扎,遇到檢修臥鋪,她們姐妹就一起干。每次她做完一件成品后,梁桂枝都要先仔細檢查,看看姐姐完成的座椅和臥鋪是否符合工藝要求。
“盡管幫助姐姐增加了我的工作量,也很累,但我沒有怨言,因為我們是姐妹,應該互相幫助。”在梁桂枝的幫助下,梁桂蘭的業務逐漸熟練起來,如今姐妹倆每人每年大約檢修3000個座椅、2700個臥鋪床墊。2020年春運前,她們每人每天平均要檢修11個座椅、6個臥鋪床墊,即便是熟練工,檢修一套座椅至少30分鐘,一個臥鋪20分鐘,她們每天至少要釘大約1000顆釘子,噴2000次膠水。“想到春運返鄉團圓的旅客坐在自己縫制的座位和床鋪上時,我很開心,也很有成就感。”梁桂枝打字表示。
如今,兩姐妹不僅找到了滿意的工作,還各自組建了家庭。今年,姐姐梁桂蘭一家乘坐飛機回丈夫山東聊城的老家過春節。說到這,姐姐梁桂蘭深有感觸地表示:“過去生活條件差,回婆家隻能坐40多個小時的綠皮火車。現在經濟條件好了,而且飛機很方便,不到3個小時就能到山東。”梁桂蘭打字告訴筆者。
“雖然我們不幸運,因為聾啞聽不見、說不出,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困難。但是我們過得很開心,感到很幸福,因為身邊的同事和朋友對我們都很好。”梁桂枝在手機上寫道。(王勇、孫赟飛、袁藝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