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米鳥網驚現白洋澱 非法捕鳥緣何屢禁不止

2020年01月06日09:37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原標題:候鳥之殤:數千米鳥網驚現白洋澱 非法捕鳥緣何屢禁不止

近日,一則白洋澱出現5公裡長的捕鳥網,鳥類有進無出的消息引發社會關注。

作為華北最大的濕地生態系統,白洋澱被譽為“華北之腎”,是野生鳥類在華北中部的重要棲息地。每年大批候鳥經此越冬,這正是白洋澱被盜獵者盯上的緣由。

盜獵候鳥的行為,不僅發生在白洋澱。此前在候鳥遷徙重要中轉站——河北秦皇島、唐山等地,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同樣發現不法分子圍網盜獵候鳥的行為。

候鳥在飛往南方的路上,慘遭不法分子捕殺。人們不禁要問,為何國家明令禁止,偷獵濫捕卻屢禁不止?候鳥遷徙路上如何不再“危機四伏”?

候鳥遷徙路上頻遭捕殺

2019年12月13日,環保志願者在白洋澱發現大面積捕鳥“網陣”。

獲悉后,河北雄安新區安新縣啟動“清網行動”,組織人員對鳥網進行拆除,並由市場監管部門相關執法人員,對非法收購、銷售野生動物及其制品的行為進行排查,嚴厲打擊破壞野生鳥類資源違法犯罪行為。

河北省林業和草原局派出督導組,對此事進行現場督促指導。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鳥類保護管理處、鳥類環志中心等部門,也到達安新縣進行實地踏查。

截至2019年12月15日,共出動上千人次,並利用無人機,開展全域全方位巡查,拆除7處捕鳥網,總長3055米。

去年9月,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跟隨護鳥志願者,在秦皇島市盧龍縣暗訪時看到:數百米的鳥網隱藏在玉米秸稈中,網眼細密堪比“蜘蛛網”。紅喉歌鴝、黃鶯等野生鳥類,一旦被纏住便無法動彈,越掙扎纏得越緊,慘叫聲不絕於耳……

凌晨3點多,記者驅車來到盧龍縣涼水泉村。這裡地處丘陵區,四周較為空曠。打開車窗,時不時聽到清脆的鳥鳴聲。護鳥志願者告訴記者,此聲音並非鳥類發出,而是誘捕器(俗稱鳥媒機)發出的。

“一般情況下,鳥類也是天黑即眠,用誘捕器模擬發出候鳥聲音,目的是吸引鳥類飛落下來,覓食停歇,誤撞到網上。”

天亮后,記者循著鳥鳴音前行,找到了挂在竹竿上的誘捕器,鳥網就搭設在竹竿下方的玉米地裡,不仔細分辨很難發現。玉米地的旁邊,還種著引鳥覓食的谷子。

早上7時許,志願者報案。之后,盧龍森林公安人員、護鳥志願者和記者協力拆除了三個捕鳥網,總長約300米,解救放生紅喉歌鴝、黃鶯、東方大葦鶯等20多隻。還有近百隻死鳥挂在網上。

唐山市曹妃甸區一家濕地生態研究所,長期在渤海灣北部開展鳥類監測工作。據研究所理事長張雲博介紹,渤海灣地區是候鳥休憩、覓食的重要地區,也是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的重要路段,每年數以百萬計的候鳥經過這條路線。但這一具有重要觀賞、保護和研究價值的遷徙路線,引起了不法分子的覬覦。

無獨有偶。去年9月,唐山森林公安聯合護鳥志願者,在唐山灤南縣常旺庄村,搗毀了一個大型候鳥催肥窩點,解救放飛1.5萬余隻候鳥,其中大部分是瀕危物種黃胸鹀。

在曹妃甸工業區,護鳥志願者還發現三處鳥網,僅一處的長度就超過1千米。解救鳥類活體300余隻,其中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貓頭鷹2隻,死體粗略估計也有300隻左右。

(責編:陳露露、龐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