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米鳥網驚現白洋澱 非法捕鳥緣何屢禁不止

2020年01月06日09:37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原標題:候鳥之殤:數千米鳥網驚現白洋澱 非法捕鳥緣何屢禁不止

背后隱藏黑色利益鏈

在河北,盜獵與反盜獵上演著一場激烈的較量。

華北環境前線是河北省一支巡河護鳥的公益組織。通過歷時兩年的反盜獵行動,他們發現河北多地存在架網捕獵行動。

針對亂捕濫獵現象,公安和林業部門也多次開展“清網行動”。為提高民眾保護意識,秦皇島、唐山一些農村,時不時可見“打鳥可恥、保鳥光榮”等宣傳標語。

由於多數候鳥遷徙時間和路線相對固定,這給非法捕獵者以可乘之機。圍網捕鳥也呈現出隱蔽性強、網絡化特征明顯和反偵察能力加強等新特點。

雖然各地加大執法力度,但野生候鳥交易已經形成畸形利益鏈條,高額利潤讓人鋌而走險。

捕收售候鳥漸成規模化、專業化趨勢。張雲博表示,在這條黑色利益鏈上,下游捕鳥,中游收購、販賣、組織捕鳥,上游集中批發,終端消費是流向餐桌或者籠養。一般多是在唐山、秦皇島等地張網獵捕,通過天津販賣,最終流向廣東等地。

張雲博說,一畝稻田一年收益最多一千元,而捕一季鳥,收入可達1萬元。據介紹,村民捕到鳥后,會賣給當地一道販子,價格幾元到十幾元不等﹔一道販子再轉手賣給收購量更大的二道販子,每隻能賺5元左右﹔二道販子買鳥后,經過催肥再賣給南方收購者,每隻利潤也有5元……

還有一些盜獵者,把捕到的野生鳥類飼養起來,然后賣給信徒放生。華北環境前線負責人高瓊証實,他們曾在河北辛集、無極一帶,發現盜獵者將鳥類飼養在廢舊房子裡,並不往南方販賣,而是賣給佛教協會放生的人,牟取暴利,“像麻雀,一般2元至5元不等”。

作案手段隱蔽性強、網絡化特征明顯。護鳥志願者表示,盜獵者作案工具越來越先進。原來模仿鳥鳴用的是老式錄音機,現在則是鳥媒機等智能裝置。記者在淘寶網上搜索“鳥媒機”,有多個產品選擇,一些還描述“產品音量大、自然逼真、支持遠距離遙控、聲音覆蓋1500平方米。”

每年的候鳥遷徙季節,一些不法分子便在稻田、濕地等地點放置鳥媒機,架設鳥網,等著鳥類入套。

打擊難度逐漸加大,“儲藏室”也越來越隱蔽。高瓊坦言,非法盜獵的鳥網,往往架設在人煙稀少、人跡罕至的地方。林業部門和志願者,要想發現鳥網,就得四處巡護,去河邊、去樹林裡,去田地裡……走到人們平時去不到的地方。

唐山森林公安部門在灤南查獲的一處候鳥催肥窩點,就是不法分子專門搭建的棚屋。為了瞞天過海,窩點老板還在棚屋裡養了貉子作為掩護。(記者高博、曹國廠、杜一方)

(責編:陳露露、龐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