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

柳州:“沉浸式”普法满足基层群众学法需要

2023年11月23日16:01 |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小字号

近年来,柳州市坚持以基层群众学法需求为先导,以“法律进社区”“法律进乡村”为重要载体,大力开展“因时、因事、因人、因地”的基层“沉浸式”普法,不断打造基层普法“新引擎”,努力构建基层群众深度参与的普法格局,有效引导了基层群众通过法律途径依法反映和解决问题,自觉运用法律手段依法维权,有力地推动了基层法治建设。

普法宣传进社区 提升基层法治水平

日前,柳州市城中区沿江街道金泰苑社区在社区综治中心开展“律师进社区,服务零距离”普法咨询服务活动,不少居民前来咨询。居民李红表示,平时他们能接触到的法律行业从业人员比较少,很多问题想问又没有途径,如今社区开展普法咨询服务活动,还是很有帮助的。“三官一律”进社区为居民畅通了解决法律问题的渠道,通过进社区普法活动,提升居民群众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素养和能力,增强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社区是基层治理的根基,打通基层普法‘最后一公里’是全民普法的关键所在。我们不断创新社区普法工作形式,持续精准对接社区居民学法需求,引导居民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并学会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把矛盾解决在家门口,共同营造平安和谐的社区环境。”柳州市司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梁洪亮说。

“八五”普法实施以来,柳州市建立“一格一长一员”的街道网格管理模式,设置网格9000余个,配备网格员1万余人,将法治宣传、信息摸排、矛盾化解等工作纳入网格化服务管理内容,实行“一网统筹,事事入格”,确保社会平安和谐稳定;稳步实施乡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1.2万余名“法律明白人”活跃在基层一线,基层自治协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纠纷能力明显增强。

近3年来,5个村(社区)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6个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2022年,全市社会公众安全感高达98.29%,且累计再犯罪率0.09%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普法宣传进乡村 促进法治走心入心

“对电信网络诈骗要做到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遇到可疑线索及时举报……”柳南区司法局洛满司法所所长曾宇下村调解时还不忘带上反电信网络诈骗宣传资料向群众宣传法律。曾宇表示,他只要一有空都会到村里跟群众聊聊“法”,用典型案例以及发生在身边的案件开展"以案说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群众普法。

从“我宣讲什么,群众就学什么”变为“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宣传什么”,柳州市注重创新乡村普法载体,不断丰富传统普法形式的内涵,向面上拓展、向基层延伸、向群众贴近,与村民用“拉家常式”的形式,积极开展“零距离”、面对面普法,让普法宣传“走心”更“入心”。

柳州市各司法所还把返乡大学生这一宣传力量聚集起来,根据基层群众作息时间,采取“赶集式”大宣讲,白天走进田间地头,向基层群众讲法律、说变化,鼓励他们谈感受、提建议,切实用原汁原味的话语把法律知识传递到寻常百姓家。

柳州市还持续开展“法治文化惠民行”等形式各样的“法律进乡村”活动。开展“法治宣传村村行”“电影普法村村行”,深受基层群众欢迎。开展“美丽乡村行”交通安全巡回宣讲36场,实现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交通安全宣讲全覆盖。柳城县整合全县172支文艺队开展“百村百戏”系列法治文艺演出,让群众寓教于乐、轻松学法。紧跟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扫黑除恶、留守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等内容,组织村居法律顾问走进村屯,“面对面”开展普法宣传,增强了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聚焦为民宗旨,在服务保障民生中开展普法

柳州市坚持“在服务中普法,在普法中服务”的工作理念,全面整合律师、公证、人民调解等优质法律服务资源,大力推进“实体、热线、网络”线上线下平台深度融合,引导各类法律服务机构通过提供巡回服务、远程服务等方式,向农村(社区)群众提供公共法律服务,不断强化法律援助与公证、司法鉴定工作衔接,有效供给优质的法律服务,使基层群众在享受法律服务的同时学习到法律知识。

柳州市还充分发挥法治文化阵地普法宣传作用,按照“就近、通俗、便民”原则,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法律图书角、农家书屋、法律宣传栏、宣传橱窗、法治长廊、法治教育基地等法治文化阵地,将法治文化元素与人文环境相结合,倾力打造基层群众看得懂、学得进、用得上的普法阵地。通过“点单式”普法宣传方式,组织法律专业人士下村进户宣传法律知识,针对群众普遍关心的婚姻家庭、赡养扶养、土地纠纷、劳动纠纷等问题,集中开展法治培训进行分析解答。聚力打造“三味”法治宣传教育模式,通过山歌对唱、山歌调解等方式开展普法宣传活动。2021年以来,共组织180多名律师参与“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系列宣传活动,举办法治讲座490余场,受众14.5万人次;组织“法治文化惠民行”系列活动183场,参与群众7万余人。(傅永新 李萌梅)

,

(责编:陈丽冰、许荩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