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三强化”推进法律援助服务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柳州市法律援助中心坚持以“保民生、保稳定、促和谐”为工作导向,积极推出“三个强化”工作举措,以高质量法律援助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法治需求,实现法律援助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的有效统一,进一步彰显了法律援助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作用和地位。2020年以来共接待来访咨询服务49957人次,受理并组织实施法律援助案件近13073件,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7016.3万元。
强化服务流程,实现法律援助“两覆盖”
柳州市法律援助中心从服务流程入手,以“强化”促“优化”,努力实现法律援助精准覆盖、有效覆盖,让服务走近群众惠及群众。
一是强化工作流程,实现法律援助精准覆盖。通过工作方式强化,制定规范指引,使“证明制”向“承诺制”转变。2022年,柳州市法律援助中心以落实《法律援助法》实践效果为目标,不断更新具体援助方式的同时,在现代监督管理理念指引下,在全国、全区率先制定实施《柳州市法律援助案件指派规范指引》,从提供主体选择、程序、监督三个方面对规范法律援助指派进行全流程指导。并印发《柳州市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法律援助经济困难证明告知承诺制实施意见(试行)〉工作方案》,建立了经济困难承诺书替代证明和先行提供法律援助等简化审核程序的工作制度,构建了实效性强的专业监督、管理机制,保证法律援助制度的公平、公正性与时代性。
二是强化服务平台建设,实现法律援助有效覆盖。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全力推进服务下沉,全市现有法律援助中心11个,其中市级1个,县区级10个;在工、青、妇等人民团体、法院、检察院、看守所等单位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292个,方便群众就近申请。开设绿色通道,加大对特殊群体法律援助力度,简化审批流程,持续深化农民工等专项维权活动,为妇女儿童、残疾人、军人军属、退役军人等群体提供更有针对性援助,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法律的温暖和关怀。
在全区率先建立就业、监察、仲裁全流程的劳动者法律援助服务平台,与各部门建立联络员制度,加强集体劳动争议法律援助服务、法律援助案件信息共享联动机制、法律援助案件办理质量评估等方面的合作。大力推进“法律援助惠民生·助力农民工”法律援助品牌建设,2020年至今共接待农民工咨询12117人/次,指派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共4961件,其中涉及劳动报酬、工伤待遇等劳动争议方面共3937件,为农民工讨薪3542.93万元。
强化服务效能,实现法律援助“双见效”
柳州市法律援助中心注重服务效能的提升,以创新手法答好“法律援助+”题,实现法律援助在服务群众需求上见实效、在服务基层社会治理上见成效。
一是答好“法律援助+人民调解”题,法律援助在服务基层社会治理上见成效。柳州市法律援助中心将法律援助与人民调解工作有效结合,坚持“以调为先、法律兜底”的工作方式,开展“援调对接+司法确认”工作的协作联动,充分融合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的职能作用,采取及时受理,无缝衔接和上下联动的方式,形成合力,构建立体化服务格局,实现便民利民,既节约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和司法资源,又可以将一些涉法求援案件快捷高效化解。
二是答好“法律援助+质量评估”题,法律援助在服务群众需求上见实效。柳州市法律援助中心以提升办案质量为工作着力点,有力筑牢法律援助“生命线”。组建法律援助专业律师团队,从源头上解决律师办理法律援助案件不积极、不主动等问题。全面推行律师“点援制”,满足受援人个性化法律服务要求。落实全程跟踪制度,将法律援助机构“咨询接待、案件受理、审查审批、案件指派、案件办理、监督管理、结案归档、回访评估”八个关键步骤经验固化,实现法律援助人员对案件“全程跟踪”,及时掌握案件的办理情况。落实重点环节监控制度,通过旁听庭审、案件回访、满意度测评等措施,全面监督援助律师的办案行为。
强化服务拓展,实现法律援助“双联动”
柳州市法律援助中心积极拓展服务工作内容,从部门联动、援助与普法联动入手,使法律援助工作的社会影响面和群众的认可度不断得到拓展和提升。
一是扎实推进深化试点工作,促进部门联动走深走实。根据《关于开展刑事案件审查起诉阶段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为做好试点工作,充分发挥辩护律师在审查起诉阶段的作用,更好地保护刑事案件当事人和辩护人的诉讼权益,与柳州市人民检察院、柳州市铁路运输检察院联合制定印发了《柳州市关于开展刑事案件审查起诉阶段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试行)》,进一步加强协作配合,优化刑事法律援助制度衔接,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为推进平安柳州、法治柳州建设贡献力量。
二是扎实推进基层法治建设,促进法律援助与普法宣传联动走深走实。近年来,柳州市法律援助中心坚持以“办好一起案,普法一群人”的工作思路,鼓励引导援助律师和法援工作人员积极总结工作经验编写典型案例,作为反思和改进工作的手段,不断增强法律援助为民服务实效。(傅永新、李长青)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