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要闻

让雷锋精神在法治建设中闪耀光芒

——柳州市司法局立足司法行政职能要求实践雷锋精神

2023年03月15日11:12 |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小字号

“学法只需一时,守法幸福一生。大家都来学习法律,依法办事,依法表达诉求……”3月5日上午,柳州市司法局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在柳州火车站东广场开展以法治宣传和法律咨询服务形式的学雷锋活动,为群众解答法律问题29人次,发放各类法律宣传手册400余份。

多年来,柳州市司法局紧紧围绕“一个统筹、四项职能”要求,把学雷锋活动融入法治建设和法律服务的方方面面,在全局干部职工中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和义务奉献活动,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人人在学、人人在为”已经成为柳州市司法局的新风尚,雷锋精神在司法行政工作实践中闪耀着新时代的光芒,进一步激发了全局党员干部职工投身法治建设实践的奋斗热情,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柳州凝聚起了强大力量。

用“雷锋式”服务帮助群众解难事、愁事,让法治更有温度

“陈律师,谢谢您!多亏您帮助,我重新与公司签上了劳动合同。”2023年3月6日上午,受援人巫女士将写着“法律援助伸援手 为民维权暖人心”的锦旗郑重交到柳州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和法律援助律师手里。原来,巫女士在柳州市某物业服务公司工作已有8年时间,去年11月,巫女士怀孕,正当她沉浸在将为人母的喜悦中时,公司却以她怀孕为由解除了双方劳动关系。孩子出生在即,自己的生活却突然没了保障,这一变故这让巫女士深受打击。报着试试的心态,她来到柳州市法律援助中心寻求帮助。经审查巫女士符合受援条件后,柳州市法援中心第一时间开通“绿色通道”,当天即指派经验丰富的陈彦君律师代理此案。经承办律师帮助,在厘清事实和多次释法明理、沟通调解的基础上,公司同意继续与巫女士签订劳动合同,并按照相关规定为巫女士购买保险,保障其在孕期的工资、福利等待遇不变,有效维护了巫女士的合法权益。

类似的故事还发生在柳州市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柳州市医调委)。柳州市医调委多由经验丰富、热心公益的退休医护人员、调解员组成。作为独立于医疗机构和卫生部门之外的第三方调解平台,医调委坚持从“医理”、法理、情理入手,用心用情与医护、患者交流,以诚心换交心,用爱心暖民心。自2016年成立以来,柳州市医调委累计化解医患纠纷651起,调解成功率达97%,每一起纠纷调处,当事人都能得到及时理赔,并取得“无一人反悔,无一起上访”的实效。“发生医患纠纷找医调委”,已成为柳州市医患纠纷双方的重要共识。

用“雷锋式”服务创优工作质效,让群众法治幸福感成色更足

“听说办这个证明很麻烦,我身体不方便出不了门,还好有你们上门帮我办这个事情,真的太谢谢你们了。”年过八旬的徐奶奶握着公证员的手激动地说。近年来,柳州市着力解决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与之相关的不动产公证需求大量增加。考虑到相关公证涉及年代久远,公证当事人多为年迈老人、行动不便,柳州市公证处党员干部在保质保量完成值班办证任务的前提下,尽可能挤出时间外出为有需要的群众上门办理公证。有一次,两名公证员中午放弃休息,在一天之内赶到四个地方为四家当事人解决了办证难题,用辛勤的汗水赢得了群众的赞扬。

从优化服务流程入手,柳州市公证处陆续推出“清单之外无证明”、“容缺受理”、“最多跑一次”、网上预约受理、邮寄送达等服务制度,在继承、婚姻亲属等受众普遍的“高频”公证事项上,推行公证承诺制,免去了村(社区)的证明负担,一些公证业务市民们甚至可足不出户网上申办所需公证事项,一系列创新便民举措,让公证服务更加暖心省心。

用“雷锋式”服务送法进基层,让普法“好声音”唱出最美法治韵律

2月3日,农历正月十三,融水苗族自治县安太乡“十三坡”赶坡会热闹开场,来自四面八方的苗、侗等少数民族同胞盛装聚集,场面人山人海、欢笑声此起彼伏。在坡会场地的另一边,2023年柳州市“法治文化惠民行”走进安太坡会活动也在热闹进行。普法志愿者们将装有宪法、民法典以及法律援助、禁毒反邪、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相关法律宣传资料的手提袋分发给群众,围绕“农村土地流转、合同签署、劳动纠纷、老人赡养、外出务工”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案例进行宣讲,并耐心解答群众提出的法律咨询。随后开展的有奖竞答更是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赶个坡会不仅能看节目,还能学点法律知识,这个活动搞得好!”韦师傅说。

做优普法工作,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合法利益,是全体司法行政人的职责与使命。近年来,柳州市司法局聚焦基层法治需求,大力推进宪法、民法典学习宣传工作,组织“八五”普法讲师团、民法典讲师团开展法律宣讲,局机关干部职工发挥专业优势,全员注册成为普法志愿者,定期到基层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各级普法部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推动法律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城乡社区、进校园、进军营、进两新组织、进网络。如今,全市1.9万余名“法律明白人”活跃在基层一线,收集和反映群众法律需求,普及宣传法律法规,将法治工作延伸到了基层“最后一公里”。(傅永新、李龙翔)

(责编:陈丽冰、许荩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