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浦市“一村一辅警”微治理 小事实干

2022年,荔浦市积极学习借鉴“枫桥经验”,大力构建群防群治新格局,推行了具有荔浦特色的“一村一辅警”工作机制,全市144个行政村(社区)都配备了驻村辅警。如今,随着工作的深入推进,“一村一辅警”在农村基层“治”出一片和谐新天地,在推动荔浦市“双提升”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警务工作前移服务零距离
45岁的潘少飞,是一名有着22年党龄的老党员,因为群众基础好,经村委会推荐聘为本村驻村辅警。担任驻村辅警一年以来,他主动服务群众,帮助群众,积极反馈社情民意,扎实勤恳的工作作风,让他在群众中颇受好评。
“村民有事情喜欢来找我,能帮他们办好事,我也很有成就感,也很感谢大家对我的信任。”潘少飞说。今年2月初的一天,村民来村委会找到他说,放在果地里的药水桶不见了。潘少飞按照派出所民警的指示进行摸排,很快帮助村民找回了药水桶,村民很高兴,给他送了一面锦旗,连连点赞“他服务到位,绝对好评啊!”。
村辅警时常骑着带有“巡防巡逻”字样的电动车在村里巡逻,村民们有什么事情都能就近去咨询、反映,有治安警情村辅警能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极大提高了见警率、管事率,治安信息也能迅速反馈,处警反应速度有效提升。
小矛盾化无
2月6日,荔浦市荔城镇吴家厂屯村民吴某因翻修围墙占地问题与刘某发生土地权限纠纷,双方争执不下。得知消息后,村辅警与社区工作人员及时介入,经过调解,吴某答应仅在原有的老围墙上进行翻新,不外扩,双方达成和解。
倾情服务
“小刘,高龄补贴怎么办啊……”2月23日,荔浦市大塘镇花岗村驻村辅警刘定都在村里巡逻时,村里一位80岁的老人拉着他问道。刘定都咨询了当地民政部门相关办理流程,考虑到老人走路不方便,为避免老人来回奔波,刘定都用手机小程序APP,为老人办理好了高龄补贴申请。
贴心相助
村辅警通过日常的走访,与村民攀谈,及时了解村里的情况。荔浦市蒲芦瑶族乡福文村的冯大姐,家里人都去外面打工了,因身体原因不能干重活,留守在家中的她平时靠修白马蹄来增加日常收入。马蹄修好了就要拿到200米外的临时收购点售卖,对村里情况一向“了如指掌”的驻村辅警黄慧闻讯及时来到冯大姐家里,帮忙挑起装满马蹄的担子。
平安守护
去年5月中旬一天晚上,荔浦市新坪镇凤岗村村民发现一位年近八旬饥肠辘辘、筋疲力尽的邻县迷路老人,第一时间通知了驻村辅警。驻村辅警快速反应到达现场,将了解到的情况向辖区派出所反应。经过派出所的查询确认,联系上了老人家属。当天晚上11时许,家属赶到荔浦将老人平安接回家中。
规范管理队伍催生战斗力
为让“一村一辅警”工作顺利开展,荔浦市委、市政府将“一村一辅警”工作列入荔浦市委深化改革办工作一体推进,荔浦市委政法委下发了《荔浦市推行“综治网格长(一村一辅警)”工作方案》,荔浦市公安局制定了《“一村一辅警”管理办法》和《“一村一辅警”考核实施细则》,各方给力,实现了人员、经费、机制保障“三落地”。同时,通过常态化开展法律知识、警务技能、警容风纪、队列训练、消防安全、禁毒、反诈等专项培训,全面提升驻村辅警的整体综合素质,促使驻村辅警队伍管理的规范化、常态化,也大大提升村辅警工作积极性。
驻村辅警来源本村、驻守本村、服务本村,人熟、地熟、情况熟,一年以来,共为群众办实事260余件,调解矛盾纠纷160余起,协助处理警情100余起,排查各类安全隐患200余处,实现了农村地区矛盾纠纷、警情案件、公共安全事故“三下降”,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让在家的人安心、在外的人放心”,切实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廖覃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