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

逻沙乡:农文旅融合,高质量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2023年03月09日15:50 |
小字号

2022年以来,乐业县逻沙乡党委、政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结合本乡实际,以乐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13510+N”工作思路作为指引,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新路径,做好文旅融合与民生服务,逐步走出一条“生态美、文旅兴、产业强”的乡村振兴新道路,为推动全县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逻沙力量。

抢抓区域优秀,推动产业提质发展。逻沙乡根据地处海拔高、气温适宜、湿度良好等优势特点,锚定产业发展方向。一是发展高山特色油茶。整合连片土地集中建设8000多亩油茶产业园,脱贫户通过“基础股、自筹资金入股、基础股+管护入股、基础股+自筹资金+管护费入股、土地入股”等多样化入股模式,确保脱贫户收益占比至少50%,最高可达94.2%,受益期为15年;同时通过“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方式让脱贫户参与产业建设管理和受益,保障脱贫户有长期、持续、稳定的产业收入。二是大力发展“维C大王”刺梨种植。由于环境多以石山地区为主,结合刺梨生长习性及村的环境特点,逻沙乡以发展“一村一品”为契机,充分利用石山地种植刺梨,将不起眼的“野果果”,变成了农户的“黄金果”。三是构建桑蚕产业链。通过土地流转的模式,政府统筹规划、搬迁户参与种植,让搬迁户自主经营。如今,225亩桑叶园覆盖安置小区99户脱贫户447名脱贫群众。同时为了优化产业链条,利用安置小区剩余地作为蚕房用地,建设蚕房6间2220平方米,有21户搬迁群众自主发展种桑养蚕项目,78户委托经营管理,解决了种桑养蚕整套完整产业链。通过政府引进“高产、高质、高效”的种桑养蚕技术,集中培训种桑养蚕户,每亩每年能产生1万元左右的收益。

建设旅游精品,提升民生服务功能。逻沙乡以风电产业帮扶项目为抓手,提升全域旅游品质,打造“风车花海”项目,种植格桑花1000亩,通过以花为媒带动多方发展。一是筑巢养蜂发展“空中产业”。充分利用1000亩格桑花作为蜜源,招蜂引蝶发展养蜂产业。起初,由全达村支书腾德交实施“筑巢引蜂”初步计划,在花海周围山脚下安放20个蜂箱。一个花期下来平均每个蜂箱酿造蜂蜜10斤,收入1000元左右,总收入达到2万元。在养蜂技术达到成熟以后,腾德交将自己的养蜂经验在全村进行宣传,鼓励农户养蜂。经过多方号召,全达村群众参与养殖的有20余户,蜂箱达1300余箱。通过养蜂产业,村民们找到致富的门路,真正让日子“甜”起来。二是打造“风车花海”名片。通过1000多么亩的格桑花海与风车的完美结合打造“风车花海”网红打卡点。每逢格桑花盛开之际,游客络绎不绝到全达村观赏“风车花海”景观。在游客的宣传下,“风车花海”热度不断,同时政府通过完善景点的基础设施、建立规范的旅游景点制度,良好引导与宣传,目前景点已初步形成规模化,游客量逐年上升,切实带动了周边居民经济收益。三是做好连锁效应,打造旅游经济带。以乐业县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13510+N”工作思路为指引,积极推进全达风车花海景区与大石围天坑景区融合发展,积极申请交通部门规划建设全达村至大石围景区、汉吉村至太平村安纯屯洞穴研学旅游路并与与甘田镇奇幻农庄、天鹅湖等景区联通,打造春可看花、夏可享风、秋可观叶、冬可赏雪的特色精品旅游路线,做到四季有景,全年可游。同时,协助抓好乐业县逻沙至全达风车花海景区道路、中广核全达风电科普展览馆等项目建设,积极打造旅游群带效应。

深挖历史文化内涵,促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逻沙乡素有“文化之乡”和“文明之乡”的美誉,文化底蕴十分深厚。仁龙村是逻沙乡唱灯文化的发祥地,唱灯文化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其音乐、舞蹈、戏剧具有生动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点及浓郁的民族特色。逻沙唱灯戏已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仁龙村也被评为“广西逻沙唱灯戏文化名村”。一是挖掘“唱灯文化”,做足文旅高度融合新文章。发挥逻沙乡唱灯艺术的独特优势,积极推动用唱灯剧形式打造反映高山汉族风情的唱灯歌舞表演项目和特色非遗民俗活动,把“唱灯”文化与旅游产业有机结合,形成“旅游+非遗”的新业态,做大做强逻沙乡“唱灯”文化品牌。二是树立文明乡风,擦亮旅游名片。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树立乡整体形象,打造旅游名片的底色。全力引导群众树立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想观念和文明意识,遵守社会公德等良好的乡风民俗,破除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习,倡导移风易俗、崇尚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营造和谐的乡风生活环境,让游客深深感受到乡土文化底蕴,促进旅游高质量发展。(冉涛 杨介)

来源:乐业县委宣传部

(责编:陈丽冰、许荩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