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寨:“廉情驿站”打通微权力监督“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鹿寨县积极探索基层监督治理新模式,创新打造集廉政知识宣传、廉情信息收集、线上线下监督等功能为一体的“廉情驿站”,形成“清单+站点+平台”的“微权力”监督“鹿寨模式”。
以规范“小微权力”为主线,突出制度机制建设。坚持系统化、规范化建设,不断完善制度,整合分散力量,盘活监督资源,把监督“探头”延伸到村屯一线。一是完善三大配套制度。印发《鹿寨县村级“微权力”清单制度》,列出“三资”管理、工程项目建设、低保申请等权力事项4大类35项,并绘制相应权力运行流程图,标注出廉政风险提示15条;出台《鹿寨县构建村务监督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实施方案》《鹿寨县关于进一步加强“廉情驿站”管理的实施方案》等相关制度文件,有效破解“监督什么”“谁来监督”“怎么监督”的难题。二是充实三级监督力量。以村务监督委员会为基础,分别选任村监委主任、成员为廉情监督网格长和小组长,邀请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村干、热心群众等2256人义务担任廉情监督网格员,发挥“熟村情”“接地气”的优势,及时收集掌握村情民意和廉情信息,将日常监督延伸至村民家门口。三是构建四重监督体系。廉情监督网格员针对日常监督中发现的问题线索,逐一进行分析、研判,做到问题及时解决、线索及时处置;对重要、有价值的问题线索及时汇总上报乡镇纪委,构建起“镇+村+屯+群众”的四重监督体系。
以“站点建设”为主体,突出服务群众实效。为更好地服务群众,拓宽服务功能,不断完善硬件设施,强化宣传,营造高效便民环境。一是强化站点建设。按照“一村一站”目标,在全县112个有条件的村(社区)建成“廉情驿站”,其中15个重点村“廉情驿站”按有独立场所、有网络覆盖、有办公设施、有终端设备、有监督小程序、有保密档案柜、有站点标识、有上墙制度、有信访举报箱、有宣传资料“十有标准”要求完成建设,实现站点建设标准化、规范化。二是强化公开公示。持续完善“廉情驿站”网格监督工作流程等制度,并将廉情监督网格员工作职责、信访举报方式、信访举报注意事项等14项制度摘印上墙,全面公示公开,提升群众的认同感和支持力。三是强化氛围营造。组织召开县乡村三级强化“微权力”监督工作布置会,做好平台使用的宣传培训工作,全县累计印发宣传海报、宣传单7万余份。加强“廉情驿站”建设情况监督检查,实行“每月一督导”工作机制。
以“互联网+”为载体,突出科技赋能监督。将科技手段融入现实监督,开发鹿寨县“廉情驿站”“微权力”监督网络平台,广泛访民意、问“廉情”,让权力事项更透明。一是创新监督形式。积极探索“互联网+”监督模式,将“微权力”运行流程图、“三务”公开、典型案通报例、信访举报等模块纳入平台系统,村民通过一部手机不出村不出户就能对村内事务了如指掌,实现“24小时全天候”监督。同时将监督平台植入“我爱鹿寨”APP,实现了监督平台与官方媒体平台无缝衔接、一键跳转,有效扩大了监督平台宣传覆盖面。截至目前,“微权力”监督平台累计共发布公示数据11200多条,浏览访问53.3万余次,群众对村(社区)“两委”干部点赞15.5万次。二是畅通信访渠道。监督平台特设信访举报和意见建议反馈功能,并聚焦群众关注度高、社会舆论反映强烈的问题,动态开设“乡村振兴专项监督”“螺蛳粉产业监督”“护航优化营商环境监督”等专项模块,实时发布相关惠民惠农政策,为群众监督提供依据,把信访举报打通到村民“家门口”。截至目前,“廉情驿站”和“微权力”监督平台累计共接到群众反映问题613件,其中“廉情驿站”收到493件、“微权力”监督平台120件;已解决508个,转立案6件,挽回经济损失33万余元。三是提升答复实效。开设县信访局“业务外信访举报处理”账户,向70多个县直单位开设“投诉举报信息答复”账户,构建起业务外信访举报“一键转办”,部门“快速承办”,纪委“跟踪督办”便捷高效的群众问题处置新模式,目前已向相关单位转办业务外问题90件。(李阳)
来源:鹿寨县纪委监委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