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国资委:实施“五大行动” 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结合审议关于2021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聚焦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通过开展专题询问,深挖问题根源,推动问题整改,切实增强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国有资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针对广西国资国企在执行广西科技创新条例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的询问,广西国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经广西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创新条例》对国有企业科技创新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并对国有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作出了的规定。据统计,2021年自治区直属工业企业研发投入与科技创新条例的目标要求仍有一定差距,广西国有企业在科技创新及技术投入方面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该负责人表示,近两年,广西国资委从多个方面持续推进科技创新。
一是明确创新发展方向。出台《加快区直国有企业科技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等文件,明确“科改示范企业”重点创新发展方向,监管企业如农垦集团、北投集团和林业集团等按照发展方向要求,结合企业实际,分别制定完善了企业内部相关科技创新制度。
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广西国资委认真落实科技创新经营业绩考核制度,考核政策红利“能给尽给、应给尽给”。如在开展2021年度经营业绩考核时,按利润总额口径加回视同业绩利润的研发费用达69.94亿元,同比增长31.29%;对承担核心技术攻关任务的柳工集团、农投集团研发投入加倍视同业绩利润2862.81万元。
三是强化创新激励。广西国资委进一步加大创新激励政策宣贯和执行力度,指导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合理应用股权、分红权、超额利润分享等各类激励工具,丰富完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中长期激励约束机制。如欧维姆机械股份探索实施科技型企业股权激励,桂物金岸制冷空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探索实施虚拟股权激励,推动玉柴集团、北港集团、北投集团等在下属子企业开展超额利润分享。
四是建立管理机制。主动加大与发改、科技等有关行业管理部门的沟通,建立“国资委推荐、主管部门审批、地方部门管理”的创新项目管理机制,支持国有企业承接更多科研课题和重大项目。
五是建设创新平台。广西国资委监管企业拥有各类创新平台130个,占全区25%,其中国家级23个,自治区级107个。广西国资委持续增强服务措施,力争2023年前每户企业至少拥有1个自治区级以上创新平台。
六是推进创新合作。广西国资委鼓励企业加强与区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产业研究院紧密合作,利用优质高校科研力量攻克技术难题。如,欧维姆公司与东南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的合作不断深化,更好发挥研发中心平台作用,大力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广西国资委将从4个方面推进科技创新。
一是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大力实施原创技术供给提升、创新发展主体建设、原创技术成果转化应用、科技人才培养引进、创新生态培育优化“五大行动”,推动国有企业成为原创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重要主体。
二是聚焦科改示范企业。2021年区直监管科改示范企业研发强度4.45%,营收利润率4.31%,涌现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建议将实施科改示范企业扩围行动上升为自治区战略,打造一批国有科技型企业改革样板和自主创新尖兵,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在此基础上复制推广科改示范企业成功经验。
三是强化考核激励。加大在考核引导、收入分配支持、长效激励机制和人才引进培养方面的支持力度。持续落实科技创新经营业绩考核视同业绩利润和加分政策,在科技创新考核上用足、用好、用活政策。推动落实企业董事会考核分配职权,引导董事会精准设置经理层成员业绩考核指标,推动科技创新目标任务落实到管理层。
四是加大要素保障。积极争取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建立完善各部门支持国有企业创新发展的机制,加大对于国有企业在科技创新资金补助、项目承接、平台建设等方面的支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