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助力南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近年来,南宁市各级各部门扎实推进营商环境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落地见效,登记财产、政务服务指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形成一批“南宁经验”“南宁模式”,政务服务效能迈上更高水平,企业群众办事更加便利,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为进一步推进南宁市营造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南宁市政协与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无缝对接、同频共振,组织市政协常委、委员组成民主监督督察组,采取实地调研、召开专题座谈会等方式对营造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开展民主监督工作。
日前,委员们深入南宁邮局海关南宁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监管中心、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综合服务大厅、广西(南宁)民营小微企业首贷续贷中心开展实地调研,详细了解南宁市营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现状,并就进一步改善政协委员助力南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市营商环境提出意见建议,助推南宁市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兑现惠企政策 增强市场主体获得感
今年以来,南宁市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压实各方责任,全方位提升企业办事便利化水平。
委员们经过实地调研认为,南宁市国际化营商环境与营商环境标杆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建议围绕企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高政策可操作性,确保政策能够解决企业的困难和诉求。同时,不断拓宽渠道,通过传统的论证会、听证会和互联网等渠道提高政策制定的实操性,使政策简单明了又便于操作兑现。
建议以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为试点向全市推广相关经验,使惠企政策兑现规范化和常态化。此外,充分利用线上和线下宣传平台,构建立体化的政策解读平台,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强化服务意识 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建设民营小微企业首贷续贷中心+企业融资服务中心+股权融资服务中心+绿色金融服务中心“四合一”的融资服务平台等,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全方位、平等化、多元化的服务;惠企惠民“一站通”系统投入使用,持续优化企业开办服务……今年以来,南宁市聚焦疏通企业群众办事中的堵点、难点,不断创新改革举措,持续提升政务服务精细化水平。委员们建议,各级政府要进一步转变思想认识,增强监管效能和服务企业的能力,确立法治思维,依法为企业做好政策解读工作,引导企业用足用好政策。
新形势下要加快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这是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一环。希望有关职能部门秉持亲商爱商理念,建立经常性联系沟通渠道,深入企业调查研究,主动问需于企、问计于企、问政于企,充分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
此外,还要对营商环境涉及的软、硬环境相关要素进行统筹考虑,着重关注软环境中的诚信建设、知识产权保护等。
做好数据服务 提升信息化便利化水平
根据实地调研情况,委员们认为,打造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要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加强协调沟通,做好数据服务,加快推进“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充分依托“互联网+监管”系统、信用监管系统和效能评估系统,推动建设风险预警模型试点工作;加强监管事项清单梳理、整理统计检查实施清单完善情况、研究推动智慧监管应用等工作,为全市各部门提供基础信息统计排名服务。
同时,优化线上线下政务大厅服务流程,推动更多申请材料通过线上提交,以人性化智能化的服务体验更好地满足公众需求。加强对分散于各个部门的评估评审事项的统一受理与评审,有效压缩业务办理时长,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大厅的服务效率。
提升涉外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进一步加大全国通关一体化政策及单一窗口、两步申报等通关便利措施的宣传力度。鼓励商业银行支持涉外中小企业以应收账款、生产设备、产品、车辆等动产或知识产权进行担保融资。强化对RCEP有关知识的培训学习,促进企业对南宁RCEP政务服务中心的了解,优化完善本地化税收服务举措,营造更好更优税收营商环境。(记者莫岚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