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推进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融合路径探索
近年来,百色市着力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有效助推乡村振兴。目前,全市成功创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4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5个,广西特色旅游名县3个,广西特色小镇5个,广西乡村旅游重点村8个,广西全区重点培育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7个,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6 个,广西乡村旅游区24家,广西星级农家乐33个,休闲农业观光旅游园235个,“壮美红城 千姿百色”文旅品牌形象大大提升。据旅游统计抽样调查综合测算,2019—2021年全市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约6065万人次,乡村旅游收入约526.72亿元。乡村旅游已成为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手段。
谋篇布局创新机制,引领乡村旅游发展方向。以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和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激发旅游业发展新效能。截至目前,靖西市成功列入第一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靖西市、乐业县、凌云县成功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右江区成功创建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县域旅游成为推动百色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同时,加强顶层设计,编制《百色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2021-2030)》等系列旅游发展规划,引领全市乡村旅游发展方向。
突出“项目为王”理念,夯实乡村旅游发展基础。2022年度,百色市重大文旅项目计划投资12.1亿元,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9.5亿元。积极融入巴马国旅区长寿养生带、中越边关风情旅游带、西江生态旅游带等自治区文旅产业发展布局策划包装新项目,重点包装策划广西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南门户(百色)旅游集散中心、大王岭“醉氧马拉松”、万峰湖旅游开发等项目。加强文旅项目招商引资,已签约项目18个,总投资49.26亿元;在谈项目21个,拟总投资169.59亿元。目前,凌云“泗水缤纷”田园综合体、古榕江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度假区等一批乡村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右江河谷休闲农业集聚区、芒果产业(核心)示范区等一批休闲农业集聚区逐步形成。
强化文化育人功能,激发乡村文化和旅游内生动力。基本实现公共文化设施和全民健身设施对全市乡(镇)、村(街)的全覆盖。为全市12个县(市、区)配备了1798名村级公共文化专管员。自2019年以来,百色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以“学党史、颂党恩”“到人民中去”“边疆人民心向党”“在鲜红的党旗下”等主题艺术系列活动为抓手,采取“走出去”辅导的服务方式,充分利用群艺馆、歌舞团等师资力量,奔赴各县(市、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乡村等进行文艺辅导、文艺演出和业务指导,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群众对文化工作的满意度大幅提升。
实施“旅游+”发展战略,创新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积极推动乡村旅游与特色小镇、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田园综合体等协同建设,促进“旅游+”融合发展,不断丰富乡村旅游的产品内涵。凌云县浩坤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使群众收入和村集体经济双双“壮”起来。近年来,凌云浩坤村、田阳巴某村等先后获得“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多项荣誉称号,成为全国旅游扶贫先进典型案例。
加强非遗保护力度,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建成了以国家级为龙头,自治区级为骨干,市县级为基础的四级名录、传承人保护体系,使百色珍贵、濒危并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传承和发展。现百色市共有1724个项目被列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拥有国家级传承人5人,自治区级传承人136人,市级传承人320人,县级传承人718人。建设了60个非遗保护平台,获批自治区级百色壮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同时,通过扶持传统工艺,畅通生产、流通、销售等渠道,重点建设非遗企业8个,覆盖脱贫人口2500人,实现脱贫户年人均增收2000余元。
加强宣传力度,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增效。积极开展乡村旅游产品宣传推介,全方位展示和推销乡村旅游商品。出台《百色市提振旅游消费促进旅游业恢复发展若干政策措施》,重点推出惠游百色“一卡通”,刺激乡村旅游市场复苏,激发乡村旅游市场活力。开发“红培季”“芒果季”“避暑季”“研学季”等为主题的“广西人游百色”经典旅游线路,并向全国旅游市场推广。(陆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