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原创新闻

广西横州榃僧村:发展与传承并重 古村落换新颜

付华周、郭振乾、实习生伍艺涛
2022年09月09日09:35 |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小字号

“甜玉米之乡”广西横州市校椅镇青桐村委榃僧村。 人民网 付华周摄

“甜玉米之乡”广西横州市校椅镇青桐村委榃僧村。人民网 付华周摄

9月初秋,汽车行驶在广西横州市校椅镇青桐村委榃僧村平整的进村公路上,道路两旁一排排绿油油的甜玉米长势喜人,仿佛迎宾卫士整齐列队,迎接人们的到来。在茂盛的枝叶掩映下,一批批颗粒爆浆的玉米悄然成熟,散发着“甜玉米之乡”特有的香甜气息。

榃僧村古建筑群。 人民网 付华周摄

榃僧村古建筑群。人民网 付华周摄

走进村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幢两层高、具有壮族建筑风格的青砖门楼,门口左侧悬挂着一块“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牌匾,彰显着这座村子的与众不同。据介绍,榃僧村历史悠久,迄今已有190多年建村史,村民皆是壮族,村中完整保留着48座古色古香的岭南风格民居,年代最久的已有137年历史,青砖烁瓦间留存着岁月印记,是保存较为完整的典型壮族古村落。

除古建筑外,村里还建有不少别墅一般的小楼房,被当地村民亲切地称为“玉米楼”。顾名思义,这些楼房是村民们用种植甜玉米获取的资金垒砌起来的。横州市被誉为“中国甜玉米之乡”,而榃僧村则是横州最早种植甜玉米地方之一。

“村民们现在种植甜玉米一亩地一年下来有1万元的纯收入。”校椅镇青桐村党总支部书记李德贤表示,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榃僧村就有人开始种植甜玉米了,后来逐渐发展成为该村脱贫致富的特色支柱产业,经济效益显著,该村也因此成为全横州首个“甜蜜之乡”。榃僧村通过种植甜玉米致富激励了附近村屯和其他乡镇大量种植,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引导扶持下,甜玉米的种植规模迅速扩大,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品牌力也越来越强。

航拍榃僧村甜玉米地。 人民网 付华周摄

航拍榃僧村甜玉米地。人民网 付华周摄

如今,横州甜玉米常年种植面积保持在25万多亩,年产鲜苞27万吨左右,产值达8亿余元,横州甜玉米已成为横州茉莉花之后的另一张地方名片。为提高甜玉米销售效率,当地还创造性地探索出了独特的两级经纪人体系,其中第一级经纪人负责跟采购商对接订单,订单确定后,则由村里的第二级经纪人联系农户批量采摘新鲜玉米,确保当天采摘的甜玉米当天全部发货,通过冷藏车运往全国各地的市场。

榃僧村田野阡陌、古树婆娑、青砖黛瓦、佳果垂枝,具有岭南壮乡温婉旖旎的田园风光特色。这里生态环境优良,民风淳朴,生活恬静。依靠甜玉米致富的村民们,又充分利用当地保留比较完整的古民居以及壮族特色民俗风情、美食制作工艺、手工艺等资源,让闲置的青砖瓦房焕发第二春,建成集“农家乐”“农业体验”为一体,以“乡村生活体验”为一体的旅游区,发展乡村休闲旅游,进一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航拍广西横州市校椅镇青桐村委榃僧村。 人民网 付华周摄

航拍广西横州市校椅镇青桐村委榃僧村。人民网 付华周摄

“对于习惯了城市喧嚣人来说,找个合适的时间带家人或约上三五个好友来这里自己动手制作美食,感受壮家传统民俗文化,是很不错的体验。”校椅镇副镇长黄成美说,榃僧村每年依托各种节庆活动开展壮族传统服饰展、壮族山歌对唱、传统壮锦纺织工艺表演、美食制作等民俗活动,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体验,带动当地第三产业发展,“特别是每年‘三月三’期间,上万人赶来榃僧村参加大型乡土民俗文化活动,场面很壮观,村民们的收入也很可观!”

通过传承打造,壮族古民居保存完好、民俗气息浓厚、盛产甜玉米的榃僧村一年吸引游客约5万人次。这是横州市按照“保护与发展”并重方针改善村容村貌,将优秀壮族文化传承与民族特色村寨保护结合起来,发展乡村特色文化旅游事业的一个缩影和一张响亮“名片”。

(责编:沈泉池、叶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