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专题视窗>>牢记嘱托 向海图强

历史遗存“辉映古今” 北海文明“根脉深长”

2022年04月26日13:31 |
小字号

原标题:“牢记嘱托 向海图强”系列报道之八——历史遗存“辉映古今” 北海文明“根脉深长”

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陈列着合浦汉墓群出土的文物。市博物馆供图

近年来,北海市文物保护单位陆续招录了多批考古专业人员,张朝智就是其中之一。刚加入北海考古队伍,他就参与了北海市沿海区域系统考古工作,驻扎在银海区福成镇古城村委,每日跋山涉水,只为探寻历史的痕迹。

2017年10月,隐匿在大树根村山林处的一块薄石板引起了他的注意。在常人看来,那不过是一片普通的石板,但他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处裸露地表的古墓,有可能是一处重要的文化遗存。

经过考古工作人员一段时间的考古调查勘探,初步确认大树根古墓群分布面积约7万平方米,有200多座,年代属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墓葬最突出的特征是墓室普遍采用一种俗称“砂轮片”的石片构筑,形制狭长而浅,规制简陋,墓地采集遗物有青瓷碗、硬陶四系罐等。

这是一次令人关注而且十分重大的考古发现,“大树根古墓群的墓葬形制在广西属于首次发现,对研究南北朝隋唐时期的北海乃至广西的历史发展脉络具有重要的价值。”市博物馆馆长廖元恬说。

近年来,北海市考古工作人员深入开展沿海考古调查,寻找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相关遗存,为“海上丝绸之路·北海史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北海,一座向海而兴的城市。2000多年前,船队从这里出发,沿着中南半岛和印度洋沿岸的各国,直达波斯湾,开启了影响深远的海上丝绸之路,孕育了璀璨的海丝文化。波斯陶壶、罗马玻璃碗、湖蓝色玻璃杯……这些从合浦汉墓群破土而出的文物,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繁荣贸易的历史画卷铺陈在世人面前。

随着对海丝文化足迹的探寻,也为我们寻回了历史遗产与文明根脉的一块块“拼图”。

“由于地处偏远,古时史书鲜有对北海的记载,深入研究本地的历史主要得依靠我们的考古调查。”廖元恬告诉记者,为配合海丝申遗工作,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北海市考古人才队伍不断壮大,落实了专项经费,考古调查日益频繁且屡有新出,逐步勾勒出北海的历史发展脉络。如今,发现的遗存年代几乎涵盖了自新石器时代以来的各个时期,新石器时代遗存有西沙坡遗址、牛屎环塘遗址等,战国秦汉时代的遗存有大浪古城遗址、草鞋村遗址、合浦汉墓群、孙东汉墓群、吕屋村汉墓群等,南北朝隋唐时期的遗址有大树根、烂瓦窑、晚姑娘、芋头塘等12处,宋元明清时期的遗存主要有上窑、中窑、下窑、红坎岭窑、赤江窑、东窑、西窑、钉岭窑、金鸡岭窑等窑址。

廖元恬表示,从大的背景看,市辖三区的考古遗存处于沿河滨海地带,整体文化面貌具有鲜明的海洋性,例如汉代地角岭遗址,紧邻海岸,控扼徐闻至合浦航线要冲,可能与汉代合浦关(隘)有关,或是海上交通的重要节点;又如唐代晚姑娘、芋头塘窑址,均在入海河道沿岸,窑场产品可能通过海路运销周边;白龙城址与明清时期的海防、海珠采捞、海盐产运均有密切关联。

北海丰富的历史遗存,是我们历史文化的富矿。考古工作者对城市的根与魂孜孜叩问,让那些“躲在深闺人不识”的历史遗存逐一浮出水面,一步步证实北海文化发展一脉相传、不曾间断。北海是一座文脉流长、底蕴深厚的城市,是一座具有灿烂海洋文化的城市,是一座开放包容的城市,不断激发着北海人民生活在北海的自豪感。(记者 何美)

来源:北海日报

(责编:黄子婧、许荩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