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专题视窗>>牢记嘱托 向海图强>>民生福祉

助残就业 暖心圆梦

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北海模式”助力向海经济

2022年04月22日11:43 | 来源:北海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助残就业 暖心圆梦

  开展“牵手雪容融 巧手迎残奥”主题活动。

  爱心车间开展残疾人庆“国庆”活动。

  黄海路社区爱心车间残疾人在组装电子元件。

  党员志愿者到爱心车间开展“党旗红”活动。

  爱心车间残疾人在迎新活动上玩游戏展欢颜。

  侨南社区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开展读书活动。

  爱心车间残疾人在文体活动中学会了跳舞。

  北海疫情形势缓和后,小瑜迫不及待回到了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社区爱心车间上班,她灵巧地将花茎、花托和花瓣组合在一起,看着一朵朵成型的小红花,她心里也乐开了花。

  “走向海之路,发展向海经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绝不能缺少残疾人的参与,残疾人也不可能同意缺席。”这是北海市各级残联工作者的共识。

  近年来,北海市残积极履职,大胆创新,探索残疾人“爱心车间”辅助性就业新模式,引导和支持广大残疾人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取得了显著成效。

  积极探索 破解残疾人就业之难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残疾人群体能否实现较为充分和较高质量的就业,直接关系到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人生发展,关系到一个家庭的生活质量,一个社会的文明发展。

  然而,在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趋势下,由于身体条件、受教育程度等原因很难达到企业大部分岗位的要求,造成残疾人就业面临诸多困难。因此,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融入社会,从根本上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成为了残疾人事业的第一要务。

  北海市各级残联曾鼓励和扶持能力相对强的残疾人开展创业,并带动安置残疾人进行就业,“但是创业存在启动资金匮乏、稳定性差、缺乏市场竞争力等问题,也让希望就业的残疾人望而却步。”北海市残联工作人员说。

  北海市残联并未停止探索,多次组织人员走访企事业单位,积极宣传残疾人就业政策。在调研中,许多企业从场地限制、劳动强度、残疾人管理风险、无障碍设施改造投入大等方面表达了忧虑,反映了企业在安置残疾人问题上存在的困难;有的企业宁愿每年缴纳大量残保金,也不愿聘用残疾人。

  实现就业是广大残疾人的迫切愿望,也是党和政府的奋斗所向。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北海要力争成为全国公共服务最优、民生保障最好的城市之一”的奋斗目标。北海市各级残联紧跟新时代,把握新形势,以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为出发点,全力探索提升残疾人就业服务新方式、新途径。

  2017年,北海市残联提出了建立“爱心车间”的设想。“我们通过链接社区资源,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协调工作,引入有意向助残的爱心企业参与到爱心助残实践中,让残疾人开展力所能及的简单包装或折叠等手工工作,为社区辅助性就业开拓新渠道。”市残联负责人表示,以合作共建的方式建设爱心车间,打破了残疾人就业的困境,达到了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的工作目标。

  突破瓶颈 开启残疾人就业之门

  2017年10月,北海市第一个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社区爱心车间在海城区黄海路社区揭牌成立,标志着全市爱心车间建设正式拉开了序幕。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有机会和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并享受城镇职工社会保险,成为一名真正的“上班族”。

  爱心车间将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分散按比例就业与集中托养等工作有机整合,解决了企业安置存在各种难题和残疾人就业不易的“两难”困境。

  通过合作创建爱心车间,建兴光电科技(北海)有限公司安置了30名残疾人就业,每年节约成本超过100万元;广西三诺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为40多名残疾人解决了就业难题,既履行了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也大幅节约了残保金支出。

  同时,在爱心车间安置残疾人就业,轻松解决了残疾人管理问题,让合作的各企事业单位不再担忧。

  市残联为每一位残疾人购买了一份意外保险,打消了企业的后顾之忧。此外,聘用残疾人或者残疾人家属作为爱心车间的管理人员、后勤人员,建立亲情管理模式。凌姨既是残疾孩子的母亲,也是湖海路社区爱心车间的管理人员,“他们就像是我的孩子一样。”她说,作为残疾人家属,她比普通人更了解残疾人的心理和行为,故而能给予他们更多的耐心和细心、平等与尊重,更多的爱。

  合作企业的工作人员表示,爱心车间管理人员对残疾人无微不至、用心用情的照护,让他们感到放心。

  市残联通过融合各方资源形成合力,既为残疾人就业创造了新的平台,同时也为各企事业单位节约了运营成本支出,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做到了竭尽所能助力北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向海之路。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积极安置残疾人就业。北海市人民医院、广西金海电力有限公司、北海国际学校、北海市铁山港区东华体育产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事业单位都与残联合作开展了爱心车间建设。截至2022年2月,全市共建成爱心车间11个,安置精神、智力和重度肢体等各类残疾人近160名。

  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爱心车间模式取得了良好成效,将北海市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以及社区康托有机结合起来,攻克难点,突破瓶颈,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有力推动了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健康发展。

  同心协力 解决残疾人家庭之忧

  海城区精神残疾人小叶,曾经是驿马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母亲因要照看他而不能外出务工,只能靠父亲一人务工苦苦支撑着整个家庭。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压得这个家庭喘不过气。

  爱心车间将这个家庭从泥潭中拉了出来。北海国际学校与小叶签订劳动合同后,小叶被安置在驿马村委爱心车间工作,每个月有1810元工资。自食其力让小叶感到生活是有尊严的,人生是有价值的,而他的母亲也被聘为车间管理员,一下子就解决了一个困难家庭两口人的就业以及社会保障等现实问题。

  实现农村残疾人的就业,特别是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的就业,直接关系到共同富裕伟大目标的实现水平。市残联负责人表示,爱心车间工作有效融入了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大局,在奔小康的路上,“要做到一人也不掉队、人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解决一个残疾人就业就等于解放一个残疾人家庭。残疾人进入爱心车间,不仅实现就业,解放了家庭劳动力,有效增加家庭收入,同时也使残疾人得到有效看护,减轻了家庭照护压力。

  罗大姐自嘲被街坊邻居称为“巡警”,而她要“巡”的人则是她患有智力残疾的儿子小梁。小梁2014年从特殊学校毕业后,未能就业,也没有新的地方接收,只要不下雨,他每天都在街道上漫无目的地走,母亲担心他出问题,只能跟着他走,一走就走了4年。

  2018年,小梁在北部湾社区爱心车间找到了“归属”。他结识了新的伙伴,青少年宫的老师定期到点开展绘画、舞蹈及声乐等课程,小梁培养了新的乐趣,爱心车间成为了他的新乐园。2020年,小梁与北海市人民医院签订了劳动合同,并被正式安置在爱心车间上班。看着儿子在爱心车间受到精心照料,还解决了就业难题,家人终于松了一口气。

  “很多精神、智力残疾人需要家属的严密看管,稍有疏忽,残疾人就流落到街头,不仅会影响城市形象,还容易形成社会安全隐患。”市残联工作人员说。随着近年北海市在惠残、助残政策上不断提标扩面,加大推进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残疾人回归、融入社会越来越见成效,一些因残疾人看护不周、照顾不全、就业不能等原因造成社会问题的情况也迎刃而解。

  北海市的残疾人“爱心车间”,将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分散按比例就业与集中康复、托养等工作有机整合,成为残疾人就业优化路径和改进措施的“北海模式”,得到了中国残联、自治区残联及北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评价和宣传推广。中国残联、民政部等有关领导调研时对此都给予肯定,自治区残联发文推广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北海模式”,并在北海召开广西首次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工作推进现场会。

  下一步,北海市残联将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优化营商环境为契机,以为民惠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让残疾人过好日子上,不断提高和改善残疾人民生保障,完善社区康复、日间照料、辅助性就业、按比例就业和为残疾人购买一份意外保险有机整合的“四服务一保障”体系,有效对残疾人进行看管照护,有力地配合解决社会管理难题,助力向海经济发展。(记者 何美)

  (本版图片由市残联提供)

(责编:张芳、许荩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