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专题视窗>>牢记嘱托 向海图强>>生态文明

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生态保护且看“北海实践”

2022年04月21日17:18 | 来源:北海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牢记嘱托 向海图强”系列报道之五——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生态保护且看“北海实践”

2022-04-21 9:11

冯家江滨海国家湿地公园绿意盎然、春色满园,生态修复成效明显。 本报记者 许振国 摄

  “只要工作时间不冲突,早晨或者傍晚我都会来公园跑步,每次跑3到5公里,差不多沿着步道跑一个来回吧。”市民符先生说,他特别喜欢傍晚的时候来冯家江滨海国家湿地公园,伴着落日,吹着海风,听着鸟鸣,道旁还有大片红树林,在这里跑步太惬意了。

  符先生如今是冯家江滨海国家湿地公园的常客,然而在2021年以前,他却很少来这里。“我家就住公园旁边,是附近的村民,公园没建成以前,这一片都是废弃的虾塘,乱糟糟的,有时候路过还能闻到臭味。”符先生见证了冯家江滨海国家湿地公园改造前后的变化,他直夸这是一个惠民的好工程。

  要做好珍稀植物的研究和保护,把海洋生物多样性湿地生态区域建设好。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冯家江是北海重要的核心生态绿廊,关系着北海的江、渠、湖、海、滩,影响着红树林、银滩的生态环境,对建设好北海海洋生物多样性湿地生态区起着重要作用。

  在大局上谋划,在关键处落子。2018年—2021年,北海共投资25亿元对冯家江湿地进行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因地制宜对治理区内渠道、水库、内河和海岸开展生态一体化修复治理,大幅改善湿地红树林和海洋生态系统功能。

  据介绍,自2021年冯家江项目运营以来,冯家江区域每年减少污水排放1650万吨,削减主要污染物1366吨,冯家江水质达到或优于准四类地表水的标准,流域分布的17种红树林植物生长状况明显好转,流域生物多样性也越来越丰富。目前,冯家江区域累计监测到底栖动物206种、鸟类195种,且多次监测到世界极危鸟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还在入海口处发现中华鲎、绿海龟等海洋珍稀动物。除了生态效益显著,冯家江项目还带动了周边土地升值,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整治成效经验得到国家自然资源部充分肯定并向全国推介,项目入选中国特色生态修复十大典型案例和11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

  北海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保护区是国内少有的城市红树林景区,五年来,北海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保护区牢记嘱托,积极开展生态保护行动,维护红树林湿地生态环境,做好“添绿”工作,每年实现添绿百亩,有效地保护和恢复了金海湾红树林湿地资源。红树林生态环境保护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凸现。2017年以来,北海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保护区年均接待游客量达40万人次以上,收入逐年增加,还获得全国生态文化示范基地、广西生态旅游示范区等诸多荣誉称号。

  五年来,北海通过实施红树林造林修复项目、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原地修复和异地补种等方式,红树林面积增加了127.11公顷,截至2021年底,北海红树林资源面积已达4210.99公顷,占广西红树林面积的45.1%,居广西首位。北海湿地生物多样性愈加丰富,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北海记录到鸟类种类已逐步增加至467种,相较于2018年增加了12种;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累计监测到底栖动物206种。(记者 韩丹)

(责编:张芳、许荩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