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专题视窗>>广西普法

北海市兜牢法律援助民生底线,服务全国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创建

2022年03月23日20:35 | 来源:北海市司法局
小字号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北海市努力加快建设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不断降低法律援助门槛,扩大法律援助范围,从畅通咨询途径、深化内部改革等多方面出力,为助力营商环境创建发挥了积极作用。

主动融入大局,畅通各市场主体法律咨询途径

北海市推进“常态化咨询”新发展,打造北海市法治化营商新环境。一是打通“最后一公里”。法律援助工作站“点对点”,实现村(社区)法律顾问全市覆盖率100%;二是深入市信访局、劳动仲裁委员会、市政府复议办等群众需求最紧迫的部门,开设法律援助律师咨询窗口,现场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受理法律援助等服务成为常态化工作;三是多次开展“发挥司法行政职能,护航企业健康发展”走访服务企业活动,深入企业,现场为企业职工答疑解惑;四是举办“我为群众办实事”走企护商座谈会,服务企业,了解企业营商困境,及时作出应对;五是激活法援线上平台。北海市强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整合优化服务资源,使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法律职业资格受理等多项公共法律服务业务与政务一体化平台有效衔接。

北海市司法局走访服务企业活动

目前,北海市共建成市、县(区)法律援助中心5个、法律援助站76个、法律援助工作点430个,在全市各村(社区)居委会,配备法律顾问,2021年,“村(社区)法律顾问”日常解答群众和各类市场主体法律咨询385件,全市各级法律援助中心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167件,惠及1167名受援人,解答群众咨询5576件,在全市5个法律援助中心、21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35个行政村公共法律服务点投入61台公共法律服务智能终端设备,提供实时智能法律咨询、文书生成、法规查询等服务,满足群众个性化法律需求,为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北海市司法局走企护商座谈会

深化内部改革,服务营商法律服务更优发展

北海市积极深化内部改革,为服务营商法律服务更优发展频频出招。一是为解决法律援助案件律师参与度不高难题,市司法局联合市财政局印发《北海市法律援助补贴实施意见》,提高了各类案件补贴、值班补贴等费用。其中,民事法律援助案件补贴增幅130%,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补贴增幅170%。补贴标准的提高,既调动了承办人员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的积极性,也促进了我市法律援助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可持续性,为满足群众法律需求提供了坚实保障。二是为打破承办人员范围固定化的瓶颈,市法律援助中心联合市律师协会动员全市35家律师事务所积极履行职责,采取“分案到所”“分案到人”的方式,对市级法律援助中心指派的法律援助案件进行再分流,确保全市350名专职律师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全覆盖。

三是为解决值班律师资源不足问题,北海市司法局印发《关于扩大法律援助值班库的通知》,在全市范围内募集热心公益的律师积极投身法律援助事业,最终遴选出17名律师入库。目前全市共有36名值班库律师,采取“总库-分库”管理模式,合理调配资源,更好的为深入贯彻落实《法律援助法》提供了保障,打好“法援惠民生”品牌发挥更大作用。

推出便民举措,满足更多主体法律服务需求

北海市推出法律援助便民举措,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让“群众少跑腿”,满足更多主体法律服务需求。

受援人向北海市法律援助中心赠送锦旗

一是开展“司法为民质量提升年活动”,开展法律援助申请“同城通办”,按照“异地受理、审查,属地审批、办理”的原则,便利群众异地就近申请法律援助申请;二是突出便民、利民、惠民措施,推出法律援助指派“点援制”措施,当事人可以自主选择承办人,提高法律援助服务质量,让受援人有了“话语权”;三是聚力优化营商环境,推行法律援助申请“容缺”受理制,提高服务效能,让群众“最多跑一次”;四是降低“门槛”,为困难群体提供法律援助,深化“法援惠民生 助力农民工”品牌,开通农民工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对请求工伤赔偿或者支付劳动报酬的案件,不受经济困难条件限制,一律予以法律援助,快速受理,优先安排。2021年,全市各级法律援助中心受理农民工法律援助申请389件,解答农民工法律咨询1610件。“同城通办”自2020年8月推出,截至目前,共受理群众“同城通办”法律援助事项申请20多件。突出应援尽援,为经济困难的新业态群体在劳动权益保障方面,提供法律援助、法律咨询,切实保障新业态群体合法权益。2022年是法律援助法实施元年,北海市法律援助工作将以“提质量、增效率、强效果”为目标,为服务全国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创建,打造品质北海、魅力北海,进一步兜牢法律援助民生底线。

(责编:李敏军、陈露露)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