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北区:“数智”并行 夯实工业振兴基础

走进广西绿源智能工厂,有的工人忙着操作机器生产电动车零部件,有的工人忙着组装电动车,车间里的电子屏幕实时显示生产现状。在车架制造车间,60台焊接机器人忙着焊接作业,车架制造实现了自动化切割、弯管、焊接,加上MES系统监控,成品精度误差小于0.5毫米,车间生产设备全部实现物联,既提高精准度,又降低人工成本。
广西绿源电动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方亚介绍,通过智能化、数字化生产,工厂实现车架制造、铁塑件涂装、电机、整车装配等关键工序的信息实时互联互通和自动化加工,产品从“制造”走向“智造”,今年一季度计划生产10万辆电动车,全年电动车生产目标是60万辆。
凭着先进设备对电动车制造过程进行智能化控制,该公司获评“广西智能工厂示范企业”,为继续领跑积攒后劲。
不仅仅是绿源智能工厂,越来越多企业锚定新兴市场转型升级,在港北区找到了合适的发展方向,创新动能的多赢效果日益显现。
在广西贵港和乐门业有限公司数字化车间,机器轰鸣运转,经自动成型、智能涂装、自动包装等工序,压花、涂装之后,一扇扇美观的防盗门、钢质门就出炉了。
该公司总经理邓铭平介绍,企业不断引进和升级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及流水线,用激光切割机替代传统的剪版工艺、用数控冲床代替单冲床、用自动成型机替代传统的手工折弯工艺等,以机器设备替代人工,推进智能制造,提升产品品质,智能制造、数字产业为企业赋能。去年完成产量30万樘,今年计划产量突破50万樘。
港北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引导和支持企业产品升级和技术创新,工业高质量发展捷报频传:4家企业获评“广西智能工厂示范企业”,2家获评“广西数字化车间”,6家企业获得自治区认定“专精特新”企业,43家企业获评高新技术企业,36家企业入库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16家企业入选广西瞪羚企业培育库。2021年,该区有效发明专利178件,转化科技成果29项,实现经济效益约2.8亿元;新增规上入统工业企业29家,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2%;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27.8%,增速排名贵港市第一;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4.5%,增速排名贵港市第二。(陆宏夏 苏蕊花)
来源:港北区委宣传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