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要闻

传承民族文化 促进产教融合

——广西艺术学院设计教育助力地方建设小记

2022年01月31日14:54 |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小字号

广西艺术学院设计学学科于 2000 年成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权点,2011 年获设计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2013 年获批为省级博士点立项建设点,是广西最具特色和优势的设计学一级学科。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了 B 级。该学科充分发挥广西与东盟国家的独特地缘优势,积极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形成了体系完备、层次丰富的基于西南民族艺术的艺术设计科研团队,注重科研与创作成果产出和转化,形成了“艺术—技术—学术”的学科特色。

广西艺术学院设计学按照“党建+思政+艺术”的理念,通过设计思考、设计方法、设计实践、设计服务的方式,审视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文化的互动融合,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支持“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和“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推进国家文化产业创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这种用创意设计、服务社会的实践方法,将广西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和地域优势条件融入到设计教育中的举措,开启了设计教育与设计服务的新篇章。

活化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构筑设计教育人才高地

在长期的科学的建设过程中,该学科在坚持凸显鲜明特色的同时,注重设计学与科技等其他学科的融合发展,强调人文精神和历史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核心作用,在立足西南、面向东南亚、建设学科体系和服务平台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在“艺术—技术—学术”一体的思想指导下,发掘边疆民族地区传统文化资源,以设计智慧、创造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肩负传承少数民族文化,服务和繁荣地方经济的使命,极好地树立了文化自信,活化传承了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

例如,从民族传统服饰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等视角拓展到服装设计与工艺,在对民族传统服装做基础研究的同时,积极开展应用研究。教学和科研以大量田野调查的数据为支撑,积极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跨领域研究,立足西南,传承文脉。以现代设计理念处理服饰的传统与创新关系,教学成果展示形式融汇创新,展演互动。发挥地缘和多学科交叉优势,充分挖掘民族服饰文化资源的开发价值,促进民族服饰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为社会服务。

“壮美锦衣”南宁时尚周走秀。广西艺术学院设计学院供图

设计学根植民族传统服饰研究和现代服饰艺术的有机结合。2016年12月成功举办以壮锦为主要设计元素的“壮美锦衣”南宁时尚周动态秀,将传统壮锦与时尚相结合,使传统民族文化焕发新活力,推动研究生创新创业和设计师品牌孵化。此外,打造中国—东盟高质量学术论坛,2020年11月举办了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服装设计艺委会、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合办的“第三届中国时装画大展”全国巡展(南宁站)和首届“织物与时尚”中国—东盟艺术设计等高水平学术论坛,围绕着民族服饰艺术、当代服装设计等主题,吸引了来自国内外众多专家与学者参与,影响广泛。

设计学以西南民族传统设计文化活化传承为己任,以现代设计理念为导引,开展壮、瑶、苗、侗等广西世居民族的设计文化基因创新研究,构建设计理论体系,充实民族传统图像数字资源库,突出学科的地域性、民族性特色, 致力于传统文化保护、惠及民生福祉等。

主动融入国家和地方重大项目发展,凸显辐射东盟特色

设计学科与区域经济、文化发展深度结合,大力弘扬民族文化。近年来,承办多项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积极促进民族地区文化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2018年,设计学师生团队圆满完成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 周年庆祝活动纪念品设计任务。其中,王华琳教授作品“锦绣辉煌 扬帆起航”被选中为庆祝活动徽标,团队获自治区表彰。创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本、南宁志愿服务宣传片及帮帮侠 IP 等作品,2019 年微电影《南宁速度》获第三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微电影二等奖,产生巨大的社会反响。团队设计的工艺品成为第4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指定贵宾礼品等。根植本土文化,潜心培养民族技艺传承人,共承担4项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承接四次文化部、教育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项目,培养212名少数民族技艺传承人及学员。学员创作的上千余件作品,涵盖建筑、服装、蜡染、陶器等多项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实现了少数民族文化的创新性可持续发展,通过“匠教结合、开展行业对话、利用教研平台推广”形成特色鲜明的特色培训。与此同时,致力于产业化示范,检验学科交叉融合成果。参与申报广西创新驱动发展专项《广西“双百”稻虾生态养殖科技创新与产业化示范》获批,项目总经费1670万元。围绕休闲渔业旅游、园区规划设计等方面进行示范建设。2020年11月,与南宁市良庆区政府合作,对辖区4个镇区的115个村坡进行乡村风貌提升设计,投资额超过5亿元。

尤为重要的是,设计学以中国西南及东盟各国地域、民族传统建筑建造技法为基础,开展民族建筑、环境设计研究与社会服务项目实践,构建交流平台,服务本土“乡村振兴”建设及“一带一路”对外交流。服务国家重大项目建设,突出设计教育与文化交流并行的本土化、国际化特色。在搭建中国—东盟、中欧等国际高校间学术交流与教研合作平台,以校企、校地合作推进实践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的同时,设计学建成具有西南民族特色、国内领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民族建筑艺术教学研究创新平台。近年来,举办中国—东盟建筑艺术高峰论坛及中国西南地区可持续创新乡村研究联盟国际研讨会、 吸引来自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高校专家及行业精英,推动中国与东盟乃至全球高校人居环境学术交流与合作,凸显设计学科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打造中国与东盟国家文化交流与学术合作的桥梁与纽带。

助力地方骨干产业升级,面向未来智慧生活

依托综合艺术院校多学科优势资源,将学科优势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突出跨界、交融、创新,促进地方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设计学与行业“领头羊”华为、东风柳汽集团等建立联合培育基地,形成以西南民族设计理论体系为内核的“艺术—技术—学术”实践应用特色。

围绕国家“十四五”总体性规划和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需要,设计学继续发挥助力广西本土经济产业发展的学科作用,继续加强和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的校企合作,继续建设“广西艺术学院设计学院与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为国家和广西地区培养具有民族设计艺术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此基础上,已建设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30个以上。

广艺与东风柳汽签订校企战略合作协议。广西艺术学院设计学院供图

2020年6月,广西艺术学院设计学的“艺术+科技”设计研究团队成功入选2020广西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至今持续开展与骨干企业的创新设计研发和专业合作。2021年10月,该团队建设负责人王华琳教授主持的《融合地方汽车制造业的设计学新文科建设与创新实践》获批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立项。设计学与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共建的《“一核心·双循环·三塑造”设计学研究生创新人才培育模式探索与实践》荣获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等次及广西艺术学院教学成果特等奖,并将继续与企业围绕新能源汽车造型设计研发为项目研究核心,共同开展关于未来智慧出行方式、汽车造型、汽车品牌设计优化、IP形象孵化及设计、影视广告拍摄等项目共建,进行2.0升级优化,共同孵化创新创业成果。此外,在选派学生前往企业进行实习过程中,企业为学生们精心开设了汽车造型设计的相关课程,从创意效果设计、整车CMF 内外饰设计、数据模型制作、汽车泥塑造型等方面安排企业一线高级工程师亲自授课,重点面向服务未来智慧生活的都市概念载具的概念设计。期间,与企业签订劲狮品牌设计横向项目,师生团队设计的“智慧无人驾驶汽车”荣获 第二届金紫荆杯中国—东盟工业设计大赛优秀组织单位及企业命题组优秀设计奖。设计学“产教”协同育人平台喜获阶段性成果,为广西的汽车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及民族汽车工业的发展培养高级创新设计人才及提供智慧服务。

广西艺术学院设计学作为广西设计类学科的领头羊,将一如既往地充分发挥优势与特色,积极履行高校社会服务职能,主动融入国家及广西重大项目发展,进一步强化“社会责任和学科特色”“服务地方、辐射东盟”的理念,通过校企的共同努力,生动且富有感染力地凸显“立德树人”“文化多元”特色,切实为祖国建设培育高层次设计创新人才,为落实国家部署和支持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作出高校应有的贡献。(广西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责编:伍迁、叶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