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孩子被车碾压 ICU医务人员27个日夜坚守创生命奇迹
多多一家人与医务人员道别后拍照留念。唐慧京摄
“立即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备血输血……”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ICU)病房内,科室主任骆雪萍正在指挥医护人员为一位2岁的车祸患者抢救;病房外,是正在焦急等待的家人,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可爱的宝宝多多(化名),竟遭遇了一场交通事故。
幸运的是,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医护人员的技艺精湛,多多也很顽强,经过27个日夜的精心治疗,多多顺利康复出院。一直以来坚持着不哭的父母,抱着手中康复的宝贝,终于失声痛哭起来!
多多的父母回忆,事故是发生在多离家不远的路边。当时,车辆倒车时从多多的身上压过,造成全身多发伤、胸腹爆震伤……送到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抢救的时候,多多已经昏迷不醒。严重创伤多学科诊疗团队(MDT)立刻集结会诊,鉴于患儿年龄极小,伤势特别严重,救治成功率极低,手术治疗小孩承受不了,经与家属沟通,专家们各施所长,根据患儿情况制定非手术治疗方案。
ICU病房里没有急诊科的人声鼎沸,除了各类仪器的报警声,只有骆雪萍教授发出的一道道沉稳又迅捷的指令声。所有人都按照骆雪萍的要求迅速完成各项操作,大家心理都明白,能否成功救治这位2岁的宝宝,不仅取决于专家们的诊断,更依赖于治疗团队里的每一个人,任何一个操作如发生失误都会让大家全盘皆输。
患儿肺挫伤严重,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后,血氧饱和度刚上升至安全的100%,血红蛋白又迅速降低,心率也在下降。立即输血、补液的同时,超声科主任林毅教授开始行床旁左胸腔穿刺引流术,发现有健康人不会有的血性液引出。摆在专家们面前的是一个难题,是否需要外科手术干预止血?手术,重伤的患儿不一定能承受,不手术,可能无法止血。经过一阵激烈又严谨的讨论,骆雪萍判断是陈旧积血,无需手术。经输血、补液、止血等对症处理,患者血压等生命体征暂时平稳。抬头再看时间,已经是深夜……
骆雪萍在查看患儿病情。陈国津摄
但ICU的工作从来都跟“平稳”二字无缘,大家好不容易稍有放松的时候,监看患儿的护士突然叫了起来:“呼吸机气道高压报警,血氧饱和度下降……”所有人飞奔至床边,呼吸机送不进去气体,孩子的血氧饱和度不断下降,随时心率开始下降,又一场一次生与死的较量开始了。紧张的气氛不断在重症监护室里蔓延,稍有不慎,这幼小的生命就会离去。目前来看,肺出血、气道堵塞的可能性最大。当务之急就是要把呼吸道的通路打开,让氧气正常输送,又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抢救,经俯卧位通气治疗,改善氧合,促进痰液、积血排出一系列处理后,患者血氧饱和度上升,气道高压报警终于消除。
就这样,在生与死的边缘,医务人员一次次把多多从“死神”的手里拉回来。经过27个日日夜夜的陪伴与照顾,数不清次数的急救,多多终于转危为安。
多多苏醒后,ICU医务人员根据多多身体与心理情况将其转入儿科康复治疗。阔别近1个月后,多多终于与父母相见,身体也逐渐恢复健康,开始变得生龙活虎起来。在儿科治疗5天后,多多顺利从儿科出院。
“每一次的抢救都是在和死神拼搏,哪怕只有一线生机,都要为多多‘血战到底’。”回忆救治多多的日日夜夜,治疗组的每一位医务人员心里已默默地把多多当成了自己的宝贝。(陈国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