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脚下路 起航新征途 在助推乡村振兴中增强“四力”
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区两级社科联联合开展乡村振兴工作调研

11月10日,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区两级社科联分别在自治区社科联秘书长袁梅花、田阳区社科联主席苏德胜的带领下,深入田阳区20万亩农林生态脱贫产业核心示范区和乡村振兴示范点巴某村,联合开展乡村振兴工作调研,以实际行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社科研究导向,走好脚下路、起航新征程,在助力民族地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中不断增强“四力”。
田阳区20万亩农林生态脱贫产业核心示范区风光。李晓燕摄
——在村间地头增强“脚力”。调研组深入田阳区20万亩农林生态脱贫产业核心示范区一期核心区万亩芒果地头,用“脚步”丈量示范区推进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走访巴某村民族群众,用“脚步”丈量示范点推进乡村振兴的群众生活、乡风文明、村居环境和基层治理基础,在走访调研中增强“脚力”。
自治区社科联与田阳区社科联在田阳区20万亩农林生态脱贫产业核心示范区合影。李晓燕摄
——在参观走访中增强“眼力”。调研组通过浏览宣传展板、听基地讲解员讲解介绍等方式,参观学习了20万亩农林生态脱贫产业核心示范区的经验成果;通过入户走访群众、参观村史馆、观看宣传片等方式,参观学习了巴某村脱贫攻坚经验成果和乡村振兴建设经验成就,用“眼睛”衡量示范区、示范点在建设中形成的产业发展、乡居环境、群众生活、乡风建设和基层治理成功经验,在参观参考中不断增强“眼力”。
田阳区乡村振兴示范点巴某村风光。李晓燕摄
调研组走访巴某村民族群众。李晓燕摄
——在探讨交流中增强“脑力”。针对示范区反映产业单一、用工季节性强、休闲旅游吸引力不强等问题,示范点反映乡村旅游后续乏力、产业链短发展困难等短板,调研组人员纷纷开动“脑筋”,发挥社科智库优势,有针对性地提出引进大企业,形成规模优势、增设民俗表演等夜间项目吸引留住旅客、突出民族特色增设民族文化项目、发挥“龙头企业”优势形成“种、养、供、销”产业链条等对策建议,在献计献策,助力乡村振兴建设中增强“脑力”。
自治区社科联与田阳区社科联参观巴某村史馆并合影。李晓燕摄
——在宣传推介中增强“笔力”。调研组将充分发挥社科联“界”的特点、“联”的优势,依托新型社科智库平台,用“双手”码字总结田阳区乡村振兴示范区、示范点的成功经验,梳理分析存在的问题短板,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的意见建议,从理论和实践上系统指导田阳区干部群众全面深入开展乡村振兴建设。利用宣传普及网络优势,广泛宣传推介示范区、示范点成功经验,为民族地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提供鉴借,在助推全区早日实现乡村振兴中增强“笔力”。(黄仁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