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平县文竹镇纸社村脱贫了,驻村第一书记刘奉高兴极了。从2015年纸社村贫困发生率高达48.6%到如今的脱贫摘帽,刘奉这样的扶贫力量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在平桂区鹅塘镇大明村,总能看见王万传的身影,作为大明村荣誉村主任,他是贫困的“克星”,也是土瑶乡亲们眼里的“救星”。捐款、修路、发展产业,王万传从未停过帮扶的脚步。
为帮助贫困户廖世生脱贫,钟山县交通运输局的董荣光让贫困户廖世生住在家里学技术,廖世生不仅脱了贫,还在市场上摆摊赚钱。
脱贫有多难,贺州人就有多努力。“十三五”以来,贺州市所辖的5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28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31.7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甩掉“穷帽子”,贫困发生率从13.88%降至零。
贺州市委书记李宏庆说,贺州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最大的发展机遇,坚持“谁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不担当、不作为、不落实,不摘贫困帽,市委就摘掉谁的乌纱帽”的问责导向,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资源,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全力以赴完成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
聚焦民生,千家万户换新颜
这是一片令人向往的土地,群山绵延,树木丛生,空气清新,但“高颜值”的背后是脱贫攻坚的无比艰辛。贺州市平桂区鹅塘镇槽碓村坐落在大桂山山脉之中,是贺州6个土瑶聚居深度贫困村之一,村里的群众虽看得见迷人的风景,但总摆脱不了穷困的生活。出行难、发展难、吃水难、用电难……到2015年底,槽碓村的贫困发生率仍高达57.47%。
62岁的村民盘木转,这一辈子去鹅塘镇上的次数用十个手指头都能数得过来。“以前,赶集早上5点就要出门了,就算走得快,回到家也得晚上9点了。”盘木转感叹,以前挑山货出去卖靠的是两条腿,换了钱就会买回一些日用品。现在,一条条通往村外的水泥路让他看到了希望,去镇上骑摩托车30多分钟就能到了,日子真的好起来了。
驻槽碓村的第一书记陀东告诉记者,实施脱贫攻坚以来,各级政府部门聚合力量帮扶,基础设施项目接连不断。现在,村里的水、电、路等困难一一得到解决。到2019年底,槽碓村顺利实现整村脱贫摘帽。
路通,脱贫之路才能通。目前,贺州市707个建制村已全部通硬化路,贫困地区的出行问题得到极大改善。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水,是一道关乎生存与发展、脱贫与致富的命题。
缺水,一直是困扰平桂区羊头镇龙山村发展的难题。虞树友是龙山村的村支书,他回忆说,以前,要是遇到旱季,他跟家人只能到老井打水,挑一担水就得花半个多小时的时间。挑下来的水省着用,小半桶水洗澡,洗完澡的水还得留着洗衣服。
自从龙山村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后,不仅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山泉水,还在2018年7月引进了平桂区现代设施农业龙马产业园项目。2018年,龙山村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654元,贫困发生率降至2.47%。
村民凤求姑所在的平桂区沙田镇狮东村大冲屯地处瑶山深处,进城一趟往返就需要花四五个小时,全屯78户土瑶群众,今年年初还有12户60人未脱贫,是典型的“困中之困”。狮东村党支部书记赵万兴告诉记者:“以前都是刀耕火种的,收入就靠采些草药去卖,还有编些簸箕箩筐之类的,住的都是泥胚房、木皮房,很多乡亲在这里这这样过了一辈子。”
穷怕了的乡亲们,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2018年起,广西大力推进土瑶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针对大冲屯丰富的竹林资源,以及竹编的传统,当地政府引进茶厂等扶贫企业在这建立了扶贫车间,凤求姑和瑶寨的妇女们就在扶贫车间里上班,竹制包装篓。“在家门口能就业,种茶种姜种杉树,编织竹篾茶篮和养茶,养茶一项可为家庭年增收1.5万元。”狮东村土瑶村民盘接引说。
为解决土瑶群众行路难问题,2019年,平桂区在投入5700万元完成交通、教育、医疗、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50个的基础上,再投资1.34亿元建设106个基础设施项目,新建、改扩建和升级硬化屯级道路91条约235公里。目前,土瑶村与外界联通的3条“经济通道”已建成通车,方便了群众出行,打通了群众脱贫致富的“最后一公里”。
从钟山县城往西北方向15公里,便能到达钟山镇乌洞村,这里青山幽幽,民风淳朴,但非常缺水。过去,因为缺水,乌洞村曾一度水田丢荒,旱地望天收。“十三五”初期,乌洞村11个自然村452户人家共221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就达144户564人,贫困发生率为24.19%。
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乌洞村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新建了水塔、整修了灌溉渠、接通了自来水。用水条件改善了,村民种上了经济作物,发展了养牛产业,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打赢脱贫攻坚战重在精准,贺州市聚焦民生,让千家万户换新颜。“十三五”以来,贺州市新建义务教育学校17所,乡镇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缺额率从2019年初的7.88%下降至0.039%,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学生“零辍学”;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贫困人口的住院报销比例和特殊门诊29种慢性病的报销比例分别达到93.9%和88.78%;全市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7627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5210户;累计投入4.85亿元,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734处,受益人口62.01万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