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上林:“四两”拨起脱贫“千斤担”

沈泉池

2020年12月16日10:34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今年5月11日,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南宁市上林县退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序列,实现脱贫摘帽。

作为粤桂两省(区)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工程试点县。5年来,上林县大力实施“两培两带两促”六大行动,开创了脱贫攻坚的“上林模式”。

上林县委书记梁平江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表示,“上林模式”简单说也叫“四两拨千斤”。“四两”指的是“两广”“两培”“两带”“两促”,“两广”就是广东、广西扶贫协作、广东广西资源互补;“两培”就是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扶贫产业;“两带”就是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带动贫困村提升发展;“两促”就是促进本土人才回引创业、促进农村基层党建。“千斤”指的是挑起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个千斤重担。

视频:人民网专访上林县委书记梁平江

上林县委书记梁平江(右三)深入乡村调研脱贫工作。上林县委宣传部供图

目前,上林县在农村党员、种养大户、合作社负责人、返乡创业者等人员中成功选培认定近600名致富带头人。

据统计,上林县创业致富带头人在脱贫攻坚中大显身手,带头成立或创建400多家公司、企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带动10968户贫困户参与山水牛、高值渔、生态鸡等扶贫产业项目,占全县贫困户总数的53.2%。带动贫困户年增收2296.9万元,户平均增收2094元,为村级集体经济创收1800多万元。可以说,创业致富带头人已成为上林县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

致富带头人是怎样炼成的?

“他不是光顾自己的人,也想着带领更多的乡亲一起脱贫。”近日,上林县白圩镇村民韦定强介绍。

韦定强口中所说的年轻人是繁荣社区残疾人韦忠勇。在当地,韦忠勇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并带领身边的贫困户一起脱贫致富的故事被村民传为佳话。

韦忠勇患先天小儿麻痹症,由于家境贫寒,几年前只身外出打工谋生。2014年初,他带着同样身体残疾的妻子回到家乡后,发现大石山特别适合养殖黑山羊。同年,夫妇俩依靠自己积蓄及向亲友借贷,在赵座村山脚下建起了一个1000平方米的养殖场,买回26只山羊养殖。

韦忠勇深知,创业难不仅是因为残疾比常人艰辛,更是因为自己缺乏技能。2016年12月,他参加了粤桂两省(区)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第二期培训班,并被评为“优秀学员”。

掌握了技术,韦忠勇底气十足。5批山羊出栏,销售收入22万多元,让韦忠勇初尝创业的甜头,接着,他开始养殖肉牛,并通过当地政府给他落实了精准脱贫帮扶政策,韦忠勇获得了3万元的建牛栏补助,资金短缺难题迎刃而解。  

随后,韦忠勇先后投入200多万元建起了盛荣及光华两个养殖场,建起了一条生态饲料生产线等。2019年,销售成品牛70多头、山羊180多只,利润约30万元。

“已经有34户贫困户参与了我们的养牛事业,到2019年底合作社累计分红37.32万元,每年发放给贫困户工资将近10万元。”韦忠勇说。

韦忠勇拄着拐棍清理牛棚。沈泉池摄

给钱给物不如寻个好的带头人。上林县重点在已创业人员中遴选致富带头人,包括合作社负责人、家庭农场主、种养业大户、龙头企业负责人和回乡创业人才,并坚持“本人申请、村两委推荐、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长考察、乡镇审核公示、县级审定”程序,严把遴选认定关,确保选好选准。

梁平江介绍,该县依托广东九江河清培训基地和上林县实训孵化基地对致富带头人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在培育中,注重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培训内容以种植、养殖技术为主。选聘了57名创业导师,对学员进行“一对一”“一对多”的结对帮扶。

5年来,上林县在广东基地开展为期15天的全脱产培训465名,在广西华侨学校开展培训233名,在上林县本地开展各类培训190期,共1.22万人次。

政策护航 让领头雁飞得更高更远

领头雁羽翼丰满后,如何才能飞得更高更远?

上林县实行评级动态管理机制,把创业致富带头人的基本信息、创业或企业基本情况和承接扶贫产业项目、带贫人数、带贫方式等情况纳入“一人一档”管理。

“带动5—10户的为一星级带头人,带动11—20户的为二星级带头人,带动21—50户的为三星级带头人,带动51—100户的为四星级带头人,带动100户以上的为五星级带头人。做得好可以享受更多政策支持,相反则取消带头人资格。”上林县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服务中心主任苏展略说。

在大丰镇云里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冯应红看来,实行评级动态管理机制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带动贫困户一起致富是自己的责任所在。

湖面上有莲花,水下有小龙虾,岸上有农家……云里村休闲农业立体养殖基地是冯应红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主战场。“养好莲和虾,不愁没钱花!”——这已成为乡亲们的一句“口头禅”。

为了解决创业和产业发展中的资金瓶颈问题,上林县建立了创业致富带头人产业培育发展基金以及“政融保”贷款风险分担机制。

2017年底,当地政府安排1000万元资金注入扶贫专业担保公司,作为“扶贫贷款担保资金池”,以1:10的比例撬动银行贷款,致富带头人无需抵押担保,就可获得融资贷款。

“现在我们这儿可热闹了,许多人来咨询创业致富带头人怎么评定,产业怎么融资。”苏展略说

筑堡垒 锻造“带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在上林县明亮镇甘六村特色产业扶贫示范园,负责人白小莉正指导农户修剪枝条。这位回乡创业的致富带头人大力发展柑橘种植产业,通过消费扶贫、流转土地、吸收贫困户务工等方式,已带动了89户贫困户脱贫,辐射385户贫困户。

甘六村特色产业扶贫示范园内挂满水果。沈泉池摄

白小莉是甘六村着力培养的党员和后备干部。扶贫扶智拔穷根,走好能人带贫路已成为甘六村夯实基层力量的特色抓手。

曾经,甘六村党总支部因老龄化严重、服务能力弱、群众意见大而饱受诟病。2018年驻村第一书记梁健兴到任后,开启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村党总支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活动为契机,严格落实“七个一”整顿措施,通过党组织集中学习、健全制度规范、化解矛盾纠纷等系列措施,顺利完成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2019年,甘六村被评为自治区“三星级”基层党组织。

目前,上林县划拨50万元,对9个后进村和8个规范化建设水平较为薄弱的村(社区)进行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既要严管也要厚爱。通过开展谈心谈话、及时增补更换驻村工作队员、优化一线干部晋升机制等举措,上林正全力保持驻村队伍的整体稳定,并有效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

为破解基层人才流失的困境,上林从乡土人才、农村经纪人、复转军人、返乡创业青年中选拔培育村级后备人才力量,实施“一村一册、一人一档”,逐个落实进行培养。当前上林县共储备村级后备人才队伍1379人。

下一步,上林县将继续深化“两培两带两促”六大提升行动,大力实施村级党组织带头人和创业致富带头人这“两个带头人”互促互转,提升致富带头人的综合素养和带动能力,拓宽致富带头人的销售渠道,有效促进消费扶贫。

“有致富带头人这支不走的工作队作为支撑,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巩固脱贫成果,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实现有效衔接,为上林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梁平江说。

(责编:沈泉池、黄昱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