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宾阳县思陇镇根据各村村情和户情,大力发展黄粉虫、油茶、甜玉米、花心红薯等特色种养,成功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助农脱贫的新路子。
养殖黄粉虫,让贫困群众“零距离”就业。2019年6月,思陇镇与上级部门通力合作,在思陇镇六合村积极打造占地2000多平方米、投资近200万元的黄粉虫养殖基地。目前,基地养殖黄粉幼虫1000余盘,母虫近2000盘,母虫养殖规模在广西首屈一指。基地养殖的黄粉虫除了基地自用外,还供应南宁市的客户,产品供不应求。今年以来,基地已卖出10.5万公斤黄粉虫,收入约80万元,为六合村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4万元,吸纳黄正文、许悦铃和吴和善3名当地技术人员到基地就业,每人每月收入2000-2500元,此外,还雇用一批贫困人员打零工,让他们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既增加了收入又方便照顾家庭。
黄牛养殖,圆了贫困户脱贫致富梦。马岭村委国怀村贫困户凌秀雄户,2016年人均纯收入不足2000块钱,缺技术、缺资金是其主要致贫原因。在了解到包括凌秀雄在内的一批贫困户的主要致贫原因后,思陇镇政府多次举办特色种养技术培训班,并安排专家入户进行手把手指导,千方百计提高贫困户的种养技能,并协调银行部门开展无息贷款,解决贫困户缺资金的问题。在镇政府的关心指导下,凌秀雄户利用银行贷款买回几头黄牛,在山上搭建牛棚发展黄牛养殖。凌秀雄的儿子黄文群虚心向村民、养殖大户和牛贩子学习养殖技术,并积极探索自学。山里网络信号不好,他请人拉上宽带线,装上无线接收器,有空就用手机上网学习黄牛养殖和护理技术,还到外地请专家对母牛进行人工授精,扩大养殖规模,目前,养殖规模已经扩大到10头,2020年,凌秀雄户仅黄牛养殖便增收5.2万元。
种植油茶,让贫困群众抱团抵御市场风险。思陇镇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园+企业+农户”经营模式,在六岑村打造一个占地1726亩、总投资691万元的油茶产业示范园,由专业公司提供技术指导及派出团队进行管理。油茶扶贫产业示范园的建立,带动了六岑村民及周边村民大力发展油茶种植业。示范园建成投产后,将引进茶籽深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把贫困户逐步纳入油茶产业链,贫困户通过务工、入股、自主经营等形式,与产业园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降低市场风险,有效增加收入,最终实现贫困户脱贫致富。目前,首期项目已种植约350亩油茶,20多名贫困人员通过务工、入股、自主经营等形式获得了几百至数千元的收入。
玉米与花心薯轮番种植,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与增加经济效益。为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增加经济效益,思陇镇投入120余万元在六岑村打造甜玉米和花心红薯基地。基地根据甜玉米和花心红薯种植时间与生长周期等特点,采取甜玉米和花心红薯两种作物轮番错开种植。从今年开始,每年的3-6月份种植甜玉米,7-9月份种植花心红薯,其余时间则灵活安排。为进一步抵御市场风险,基地与外地企业签订了农产品保底价收购合同。为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基地成立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由村“两委”干部、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等组成。与此同时,镇党委、政府加强对村民思想的引导,促使村民积极转变发展观念,支持和配合基地建设,实现从传统的种植发展模式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式转变,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拓宽村民的增收渠道。目前,基地为六岑村集体经济增收约2万元,11户贫困户也增加收入共7万余元。
抱团发展蛋鸡养殖,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思陇镇是农业主导乡镇,各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基础非常薄弱。为解决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无资源、无技术、无资金、无市场”的突出问题,2018年9月,思陇镇16个村党总支部通过整合各村产业发展资金1800万元,联合打造了六岑蛋鸡养殖基地,抱团发展,扩大企业规模,增强了企业发展潜力。目前,蛋鸡厂存栏蛋鸡8.9万羽,年产鸡蛋8万余件,每年为各村增加集体经济收人1-10万元;吸纳70名贫困人员进行资金入股,入股金额25.3万元,年利息共计2.53万元;为8户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每名贫困务工者月均工资约2500元。
连片种植沃柑,提高村集体经济和贫困户收入。2016年,思陇镇昆仑村村民合作社与广美农业有限公司合作,投资7000多万元,在昆仑村委建设3000多亩的沃柑扶贫产业示范园。2018年试产期,产值3000万元;2019年丰产期,亩产约3500公斤,年产值达2.1亿元;2020年,亩产约4500公斤,年产值3.3亿元。目前,示范园每天吸纳群众务工60-100人,成为思陇镇扶贫就业示范基地,解决贫困户就业15人,累计培训务工者达6500多人次。2020年,基地为昆仑村集体经济增加7万元的收入。(蒙焕章 蒙旭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