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思是自治区21个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县之一,绿色生态是它最大的特色和品牌,十万大山闻名遐迩。
该县牢牢看护好十万大山这一“传家宝”,按照“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的要求推进脱贫攻坚,在减贫防贫、教育扶贫、住房医疗保障、产业扶贫方面等取得明显成效。
修筑大路通小康
绿色生态强经济
7月1日,“决战决胜走基层 总攻之势大采访——千名记者一线行”采访团到达上思时,恰逢县城至十万大山国家森林公园二级公路建成通车。
要问上思的比较优势在哪里?很多人首先想到十万大山国家森林公园,绿水青山就是它的比较优势。
近年来,上思县依托境内的自然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规划建设一批农家乐、康养农庄、民宿项目,助力脱贫攻坚。
围绕打造森林康养、温泉水镇、休闲农业等特色生态旅游产业,集中力量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十万大山国家森林公园、百鸟乐园等成功创建为国家级4A景区。
在十万大山国家森林公园外围,上思县打造了温泉森林生态文化旅游核心示范区,通过土地流转、吸收贫困村贫困户入股、吸纳当地村民就业等方式帮助当地贫困村、贫困户实现增收。2018年以来,当地已有24个贫困村和60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与旅游公司签订了投资入股经营协议,累计获得分红400多万元。
在脱贫攻坚中,民进广西区委、自治区气象局、北部湾港务集团、钦州保税港区和中国石油广西石化公司等中直驻桂和区直单位进行了倾力帮扶。其中,根据各贫困村的气候和资源特点,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产业脱贫和壮大发展村集体经济,自治区气象局驻村干部在排柳村培育发展了“红香橙”种植,并建设大气电场仪,为生产经营提供农村雷电预警服务。
在南屏瑶族乡江坡村,村里的党员和致富带头人李安东带领村民在八角林下种植中草药,为村民提供技术指导和种苗,并统一回收,解决农产品的销路问题,预计明年丰收时将为村民增加总收入30万元。
上思地处深山,只有缩短与周边城市的距离,才能让更多的本地产品走出大山,让更多的外地游客走进大山,把比较优势变成竞争优势。
如今修建完成的县城至十万大山国家森林公园二级公路,是通往4A级景区十万大山国家森林公园和百鸟乐园的快捷道路,通行时间由过去的1个多小时缩短至30多分钟,对构建旅游交通网络、打造森林康养旅游综合体、主动融入环首府生态旅游圈将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
目前“南宁-上思-防城港”高速公路也已开工建设,将在两三年内建成。届时,十万大山旅游业将会迈上一个新台阶。
重视教育穷变富
医疗保障护健康
越是身处偏远,越要重视教育。思阳镇易和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陆牮禧夫妻以勤劳的双手供三个儿子上完大学,曾因学致贫的贫困户如今走上了全家年收入近20万元的致富路,为全村树起了重教的典范。
陆牮禧三个儿子大学毕业工作后,一家生活由贫转好,“读书改变贫穷面貌”的理念也在易和村传播开来。易和村第一书记钟懋雪说:“我们现在就用这个例子激励村里那些贫困孩子,只有勤奋学习知识,才能改变命运,摆脱贫困。”
据悉,目前上思县义务教育保障战役建设项目共有8所学校,7所已经竣工并交付使用。1所将在8月底交付使用。2008年,在民进广西区委和广东省委的牵线搭桥下,上思县创办了瑶族女生班。在深入开展教育扶贫中,该县打造了“瑶族女生班”“民族励志班”等助学品牌,通过开办12届“瑶族女生班”、4届“民族励志班”、10届“少数民族女子高中班”资助贫困学生1000多人次。
重视教育可以使穷变富,而医疗保障则守护着群众的健康。上思县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统一制作的帮扶卡集里,有脱贫攻坚户跟踪帮扶联系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联系卡、农村饮水安全用水户明白卡、贫困户享受扶贫政策情况明白卡等。在扶贫政策情况一栏中,分别记载了低保金、慰问金、教育补助、耕地地力补助、医保补助、产业奖补6项内容,每一项都清晰明了。
作为我区贫困县中15个先行试点之一,上思县从2016年起对所有贫困户在全县医疗机构看病实行“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减轻了贫困户负担。
县人民医院医保科主任甘世峰表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住院不收取预交金,取消起付标准,住院报销比例提高5%,未脱贫和两年扶持期内的贫困户人员报销比例达90%,29种门诊慢性病报销比例达80%。
县卫生健康局局长李伊平介绍,2016年以来享受“先诊疗、后付费”及“一站式”结算的贫困患者总共有3825人次,基本实现了常住贫困户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
“小加工”有大希望
产业扶贫显特色
“种甘蔗、打工,让孩子安心读书。”每天早上,打理完甘蔗地后,陆牮禧夫妻就到扶贫车间上班,这是他们多年来的习惯。
陆牮禧工作的扶贫车间,是上思县为加大产业扶持力度而创建的现代特色产业示范基地,生产有香糯粽、水晶冰粽、海鸭蛋黄酥、沙糕、汤圆、糯米甜酒等产品。这些产品,都离不开当地的香糯。
在上思县,曾有“一田种糯遍垌香,一家煮饭全村香”之说。上思香糯是民间逢年过节用以制作粽粑、年糕、汤圆或绿豆糯米饭等地方风味的上乘原料,1984年在全区香糯品质鉴定会上被评为“名贵品种”。
“包一个粽子手工费两毛五,端午节期间工人加班,最高的可以拿到近万元的收入。”该基地负责人李青梅告诉记者,公司来这里落户,就是冲着上思香糯独特的香味。
“小加工”有大希望。该公司在思阳镇计划投入资金6.5亿元,打造香糯加工产品。以基地为依托,采取“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贫困户”实现三方收益的模式,组织农户进行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种植香糯,提供“生产加工、上市销售、湿谷烘干、手工制作”等就业岗位。目前2号车间启用三条生产线,吸收周边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实现就业,帮助群众增收,带动126人(其中贫困户10人)脱贫致富,探索出了一条加大贫困群众技能培训力度、靠学手艺长本领脱贫致富的“小加工”成就脱贫大产业的精准扶贫之路。
目前,该基地与周边农户签约的香糯种植面积达8万亩。
有生村是自治区气象局在上思县的4个定点帮扶村之一。驻村第一书记彭宇因地制宜,带领村民发展种植凤梨和莲雾,打造“一村一品”。依靠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从台湾引进高质量品种的台农17号金钻凤梨在这里长势良好,目前全村凤梨种植面积约280亩。
据悉,上思县共有6625户贫困户,发展县级“5+2”特色产业的有5172户,32个贫困村村级“3+1”特色产业覆盖率均已达到95%以上。在新型经营主体和致富带头人培育方面,全县32个贫困村均有1个以上新型经营主体覆盖。
去年以来,上思县大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目前已成立了3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9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志愿者实名注册人数突破1.2万人,在疫情期间,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1800多次,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记者 张文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