邕宁区聚焦“四力”做强产业文章助推集体经济扬帆起航

2020年06月03日10:26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人民网南宁6月3日电 近年来,南宁市邕宁区因村制宜、分类施策,聚焦加强组织领导、深化产业升级、创建产销平台、解决薄弱环节等方面,千方百计搞活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截至2020年4月,邕宁区5个镇70个村(社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5万元以上,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累计1665.1万元,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撑。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级联动汇聚发展“合力”。坚持党建引领,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一把手”工程,将村级集体经济产业项目完成情况纳入年度党建专项考核,强化城区、镇、村(社区)三级联动,压实各级党组织书记责任,由城区村级集体经济领导小组约谈各镇党委书记、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进一步将压力传导至“末梢神经”。推行挂图作战制度,建立由区委书记担任总指挥的“作战队”,下设“1+3”包保作战分队进行挂图作战,即每个村都落实1名处级领导包挂抓指导、1名镇主要领导包抓保指标、1个以上结对帮扶单位包保强帮扶,由处级领导同志带队深入各镇各村特别是集体经济薄弱村,组织镇、村和辖区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召开四方会商会议,统筹推进城区每个村(社区)至少落实1个村级集体经济产业项目,助推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据统计,目前邕宁区70个村(社区)共建设有249个村级集体经济产业项目。

二是深化产业升级,高效集约释放发展“活力”。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升级对农民增收的推动作用,以村党组织为引领,成立特色农业合作社,引进龙头企业建设农业产业示范园,通过村企共建的“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鼓励各村发展高效特色品牌农业,推动形成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生产经营规模,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提升农业产业对村级集体经济稳定性收入的贡献份额。以那楼镇三江村为例,三江村改变以往村民自主种桑养蚕的单打独斗模式,将党支部建在“田间地头”,大力引进龙头企业,由党支部引领村企共建发展,建成2000多亩桑蚕养殖基地,投入400多万元建设4栋“集体蚕房”,成功打造种桑养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推动种桑养蚕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三江村种桑养蚕产业产值对比2016年翻了5倍,2020年预计可为村集体带来56万元集体经济收入。

三是创新构建平台,拉动消费激活发展“动力”。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面临销售难、流通难困境,邕宁区迎难而上,探索搭建农产品集中采购分配信息平台、网络直播“带货”平台等,发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村“两委”干部收集本村辖区内产业园、企业、农户农产品信息,在平台上帮助促销,拓展农产品销路为村级集体产业长效发展提供坚强保障。疫情期间,通过电商平台、网络直播“带货”,联络热心企业收购等多渠道加大消费扶贫力度,实现农产品销售6609吨;累计28个定点帮扶单位利用工会福利采购扶贫产品,采购金额47.63万元;累计33个定点帮扶单位参与消费扶贫,采购金额66.78万元,精准化解疫情对集体经济造成的影响。

四是聚焦薄弱环节,紧密抱团深挖发展“潜力”。组织工作组梳理各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情况,列出“好中差”三类型村,从中选择基础比较薄弱的非贫困村、完成收入指标要求存在困难的村作为扶持对象。由城区集体经济办、农业农村局、财政局等部门单位牵线搭桥,引导薄弱村采用异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模式,整合资金与城区平台公司合作,建设、升级农贸市场(集体经济产业园),城区平台公司作为建设主体,谋划产业园的总体建造和运营,合作的扶持村村民合作社通过投入资金和人力等资源参与建设。按照每个扶持村村民合作社不少于50万元的标准整合资金投入集体经济产业园,各村按投资比例享受经济效益,城区平台公司每年以投资资金总额的8%为合作的村集体提供收益,每个扶持村每年至少稳定创收4万元。同时,产业园吸收参与合作的村“两委”干部和村民合作社骨干以及有经济头脑的贫困户子女参与管理,有效提升他们的综合管理能力,为乡村振兴培养人才,促进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杨章浩、熊千梅)

(责编:陈露露、李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