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的砖混结构房去年已经搬进去住,驻村工作队员正在协助新增家庭成员申请低保;房屋边,几十只走地鸡在欢快觅食……这是昨日笔者在陆川县平乐镇三安村贫困户吴家春家看到的场景。
“有了新房,有了产业,有了工作,还有政府的低保、残疾人补贴等保障,今年我要主动请他们来家里做脱贫认定,摘了这顶穷帽子。”已经在扶贫公益性岗位上岗就业的吴家春高兴地告诉笔者。
脱贫攻坚收官战发令枪打响后,陆川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队平乐镇分队工作队员闻令而动,乘势而上,担当作为,咬紧脱贫目标,瞄准收入、住房等问题短板,主动切入做好就业、产业、家业三篇文章,坚决克服疫情影响,全力以赴跑好第一棒。
稳就业,助推贫困户脱贫增收
“不少贫困户由于家庭有老幼病残需要照顾,在外出就业上有纠结观望的心态,精准扶贫就是要稳住家门口就业,让他们既能照顾家庭又有务工收入。”平乐镇分队长黄乘佚告诉笔者,为了减少疫情对务工影响,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家庭成员,该镇开展“红娘式”服务帮扶引导就业,通过组织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进村入户调查摸底,建立就业台账,精准对接就业需求;同时组织7批次的群众到北流参观,增加保洁员、检查点值守等公益性岗位,还培育了4个就业扶贫车间,优先安排贫困户就业。目前贫困户累计转移就业720多人。
为了将就业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平乐镇分队长黄乘佚经常带领驻村工作队员到就业扶贫车间、进村入户开展宣传,动员贫困户外出复工,协助申请稳岗(交通)补贴,让更多贫困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今年2月中旬,驻村工作队员就上门告诉我说就业扶贫车间开工了,现在来这边车衣服,除工资外每月还有350元的补贴,收入更多了。”在平乐镇英明制衣厂务工的三安村贫困户吴远梅说。
“在卡口值守每天有80元的工资收入,公益性岗位真是及时雨,帮我解决就业难题。”三安村贫困户吴平表示。疫情期间,为了稳定贫困劳动力就业,平乐镇驻村工作队员通过保姆式的跟踪服务,从宣传动员、人岗匹配、岗前培训等全力推进公益性岗位精准对接低收入贫困户劳动力,实现了贫困户收入的稳定增长。目前,全镇共30名贫困人口匹配了公益性岗位实现家门口就业,每月户均增收2000元。
兴产业,筑牢乡村振兴基础
“今年我们村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计划种植40亩百香果,现在阴雨天气正是下苗的好时机,为了抢时间我们驻村工作队员也下地帮忙栽种。”平乐镇新兴村驻村队员覃振告诉笔者,2019年新兴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为5.6万元,实施百香果种植项目后,今年年底有望突破10万元,还可以吸纳解决3到4名贫困人口就业。为了发挥好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带动作用,平乐镇瞄准市场潜力好、前景好,产业有特色、农民有基础的产业来进行持续的打造。通过带动,形成“党组织+合作社+产业”的模式,把党在农村的政治优势和专业合作社的经济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增收和产业增效,形成“产业扶贫”新动力。今年全镇共种植沙糖桔1045亩、百香果1020亩,存栏肉鸡17万羽,预计年底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有望突破60万元。
“今年我在种植百香果的基础上,还探索种植七彩辣椒,目前有3户贫困户和7户农户跟着我种了,发展前景很乐观。”平乐镇石村村致富带头人梁德寿告诉笔者。平乐镇十分重视致富带头人的培育,驻村工作队员通过日常走访,指导党员、致富带头人建立产业发展合作社,以入股、合作社+贫困户等方式,推广特色农产品种养,扩大产业规模。在第一书记黄郅钧的指导下,梁德寿带领30多户贫困户种植百香果500亩,亩年收益超4000元。针对疫情期间农产品销售难题,平乐镇驻村工作队员向帮扶干部发出认购贫困户农产品倡议,还通过发布朋友圈、微信群、“驻村工作队+爱心超市+贫困户”等线上线下推销帮扶模式,由驻村工作队员主动上门收集贫困户种养殖的农产品信息、了解销售意愿和讲解市场需求,及时和县各爱心超市对接,发布销售需求,确保土特产卖得出、卖得好,促使贫困户收成变收入。“第一期促销会现场推销了贫困户滞销的土鸡、土鸭20多只、优质大米2000多斤,价值累计超过8000元。”黄郅钧介绍说。
“你养鸡40羽,种植水稻11亩,就可以获得产业奖补5000元。”平乐镇长旺村驻村工作队员叶二才正在为贫困户何泽海量身打造特色产业项目。据悉,今年陆川县为激励贫困户发展产业,在原来单位补助标准基础上增加50%。为此,平乐镇驻村工作队员在走访过程中积极宣传该政策,并针对每户实际,有针对性地指导农户发展产业项目,并在农资、种苗、技术等方面进行帮扶指导,大大激发了贫困户的积极性。“今年,我养了50只肉鸡,种了12.3亩优质稻谷。前几天,他们来进行核验,说奖补得5000元,还额外奖励多2500元,真是太感谢他们了。”何泽海眉开眼笑地告诉笔者。据统计,今年平乐镇第一批产业奖补规模比2019年提高35%,奖补金额达136.5万元,同比提高40%,实现特色产业质效双提升。
安家业,提升群众获得感
“老房子倒了后,他都是在兄弟家住,都不像一个家。现在房子封顶很快就可以入住了,真是感谢共产党的好政策。”长旺村村民黄坤书说道。黄坤书嘴里的“他”是弟弟黄文书,今年的预脱贫户,由于没稳固住房,成了两兄弟的痛点和脱贫的难点。
为了打好住房保障战,帮助群众消痛解难,平乐镇实施危房住人“清零”行动。驻村工作队员和镇村干部点对点入户实地排查,带着责任、感情主动帮助将住危房的农户住进安全的新房,做到每户底数清、危房不住人。针对部分贫困户采购建材难、疫情影响建筑人手不足等问题,各村组成建房施工服务队,每户安排党员干部“一人一户”挂钩协助建房,按时保质完成危房改造任务。“我们就是与时间赛跑、和困难较劲,拼精力、拼智慧、拼奉献,拿下一个个堡垒,啃下一个个硬骨头,确保村、户各项扶贫考核指标全部达标。”平乐镇长旺村驻村工作队员叶二才说。
“来到易地扶贫搬迁点后,虽然离得远了,但驻村工作队员还经常来看我们,在他们的帮扶和支持下我和妻子在家发展了中药配送业务,儿子也去了广东务工。”三安村移民搬迁户吴达森说道。对搬迁户,平乐镇驻村工作队员把就业问题作为重要帮扶切入点,通过微信及时提供务工信息,甚至把工资垫出来借给贫困户,用于支持务工的路费,让贫困户真正搬出去的住得安稳。“搬迁户搬出去以后,实现了安居乐业。我们采取多种办法让搬迁成为促进就业的催化剂。有了稳定的业务量,搬迁户的钱袋子鼓起来,我们就安心了。”三安村第一书记陈雷宇介绍该村搬迁户的情况时,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满怀信心!
“这次共为76人办理了残疾人证,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4人,这下残疾人没残疾证的难题终于破解了,他们也可以名正言顺地去享受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啦。”平乐镇平乐村驻村工作队员韦开元说道。原来,平乐镇驻村工作队员在日常走访中发现,有部分事实残疾人员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办理残疾证,影响一些帮扶政策的落实。针对帮扶政策落实的堵点,平乐镇党、委政府主动与县民政、残联、卫计等部门对接,争取他们到平乐开展集中办理残疾人证服务活动,对一些出门难的残疾人,还提供上门鉴定服务,打通服务残疾人“最后一公里”。平乐镇驻村工作队员还围绕群众对基础设施的需求,利用后盾单位及工作队员人脉广、路子多的优势,主动切入办好事实事,积极争取资金、项目,推进村屯道路硬化、村委亮化、文体中心、饮水工程、污垃治理、“三清三拆”等惠民项目,持续改善村屯硬件设施,打造和谐幸福乡村。今年争取到总投资136万元的4个扶贫资金项目已经开工复工,7个风貌改造试点正在加紧推进。
“平乐镇现有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807户3497人,未脱贫户13户33人。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将紧跟脱贫攻坚号令,踩尽油门,开足马力,实现换挡提速,在脱贫攻坚收官战中先人一步、优人一着、快人一拍跑好第一棒。”镇党委书记丘纪生说道。(黄乘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