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22只栗树鸭成群现身南湖公园

2020年01月04日09:53  来源:南宁晚报
 

》》专家分析

保持植被和环境多样化让更多鸟类在南宁长留

白琵鹭、棉凫、骨顶鸡、黑水鸡、白鹳、黑鹳、栗树鸭……近两年来,南湖公园、青秀湖、心圩江、武鸣里建等地方由于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候鸟和野鸟纷纷来栖息,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鹭鸟。“水源和湿地、沙洲等形式对于鸟类生存非常重要,如常见的鹭鸟,是环境质量评价的一类指示动物,对水源水质要求比较严格。如果水源受污染,鹭鸟就难以生存下去。”南宁市林业局工作人员表示,近年来,南宁市生态环境良好,沿岸绿化植物多,为候鸟迁徙提供了有力保障。

“近年来不断有罕见鸟类频频现身南宁各公园湖泊,这与周围日益改善的生态环境息息相关,人与自然共同构成了南宁的新亮色。”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博士余丽江认为,南宁生态环境治理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水体环境,而水鸟栖息主要看水体,水体生态系统健康,植物、水生动物、微生物丰富情况下,无须刻意调整,就能维持系统良好运转。

除此之外,气候变化也是一大因素。“我们发现现在鸟类分布范围有一个扩大的趋势,东南亚国家有很多鸟类不断向北扩大,飞到境内飞到广西。”余丽江说,当鸟儿迁徙途经南湖生态这样的地方,它们发现水体环境还可以停留,就会在这里短暂地进行休息。”

如何留住更多鸟儿,让它们长留南宁?余丽江博士表示,梁家登的建议确有一定可行性。如果做成沙洲的形式是可以吸引鸻鹬类鸟类栖息停留的。但灌丛是林鸟喜欢的环境,要想留住更多鸟类,应尽量保持植被和环境多样化。营建优质、稳定、可持续管理的水鸟栖息地,构建鸻鹬类、雁鸭类、鹤类三类水鸟的栖息地,营造生境岛屿、漫滩、开阔水域、沙洲、水稻田等多样化生境,为迁徙过境的鸻鹬类和越冬雁鸭类等水鸟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

余丽江建议通过设置不同程度水深的水体,为喜好不同深度水生环境的鸟类提供更多觅食休息场所。“比如南湖目前设立了深水区和浅水区,湖心和岸边有一个平缓的斜坡,这给白鹭、琵鹭等鹭类提供浅水区域休息,给棉凫、斑嘴鸭等雁鸭类提供适宜的深水环境,为各种鸟类提供更多空间。”除此之外,湖岸上植物也可由低到高种植不同种类,如从草地、低矮灌木到高大乔木,也可以吸引更多鸟类经停休息。

》》相关新闻

广西观鸟爱好者将对南湖鸟类进行监测

随着南湖公园水质的不断改善,湖面上的“精灵”也不断增多。目前,飞临南湖公园的鸟类种数大概有多少种?新增哪些鸟种?哪种鸟类最爱南湖公园?这些数据该如何掌握?

为了掌握这些数据,广西观鸟摄影爱好者张卫提议对南湖公园的鸟类进行全方位动态监测。据张卫介绍,监测小组将计划每月至少两次的频率进行调查监测,并由观鸟摄影爱好者自愿报名,组成一支队伍对南湖鸟类作出监测。要求队员在每次监测结束后,在中国鸟类记录中心以“南湖鸟调”的集体账号并提交记录;2020年末,将整理南湖鸟类监测名录,届时就可以知道南湖公园这一年来“家底”如何。

据悉,生态监测能够为湿地公园的保护修复和管理提供依据,也是高标准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建设国家湿地公园、实施湿地生态保护、践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重大需求。(记者凌剑伊 实习生马敬楠)  

(责编:庞冠华、周雨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