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柳州制造”到“柳州智造”
柳州加速擁抱人工智能
 小字號
小字號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5年10月28日第5版截圖
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台工業人形機器人在優必選柳州智慧工廠下線、廣西首批功能型低速無人駕駛車輛道路測試牌照頒發給柳州無人駕駛汽車、颶芯科技國內首條量產氮化鎵激光器芯片產線滿產達產……今年以來,在人工智能(AI)的賦能下,廣西柳州市制造業持續煥發新活力。
因工業而生,因制造而興。作為西南工業重鎮,柳州正以人工智能和制造業深度融合為主線,打造廣西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及產業集群創新基地。柳州如何加速擁抱人工智能?本報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
新興產業因“智”煥彩
走進柳州的廣西智拓科技有限公司工廠,一台黃色的工業機器人正精准對接零件,視覺識別技術是它的“火眼金睛”。類似停車場識別車牌,機器人通過拍照定位零件孔位、圓心等關鍵信息,自主調整位置。
“以前的機器人沒有AI技術時,硬著頭皮按指令方向走,撞了也不停。”廣西智拓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江崟說,現在的機器人能識別裝載機輪胎等位置偏差——哪怕移了十幾毫米甚至半米,也能通過拍照瞬間定位,精准對接孔位,自動完成螺栓安裝等操作。
廣西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柳工集團重要企業)研發的柳工大模型底座,在生產各環節發揮著重要作用。在產品研發設計中,三維零件設計完成后,AI可自動投影生成二維圖紙並標注尺寸,對圓孔、螺絲、螺帽等簡單部件的標注准確率在70%—80%之間,實現設計自動出圖。
在故障診斷與維修中,AI專家“柳小元”,可以結合車輛數據、維修歷史、運行時長等給出維修方案,助力服務人員快速定位問題,提升維修效率。
“AI讓找零件不再煩瑣,”廣西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全球研發中心數字化研究院AIGC技術應用高級經理艾建林說,“當客戶查詢方向盤、雨刮等部件時,系統不僅給出准確物料號、參數,還會標注安裝位置,甚至提示哪些配件已缺貨,可替換的型號。”
AI讓柳州的新興產業因“智”煥彩。今年1月至7月,柳州人工智能產品產值達88.7億元,其中智能終端及機器人產值57億元,同比增長23.7%。
柳州智能產品方面亮點紛呈,優必選柳州智慧工廠首台工業版人形機器人WalkerS1下線並在東風柳汽投入使用﹔智拓科技光伏板安裝機器人在中國安能集團光伏建設項目中成功應用﹔廣西汽車集團智能移動儲能充電車具備L4級智能駕駛功能,可實現“樁”找人及自動歸巢補電……目前,柳州已逐步形成年產2萬台智能服務機器人的生產能力,構建起覆蓋六大系列50多種規格的機器人產業體系和智能終端設備產業鏈集群。
東風柳州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林長波對本報記者說:“一些重勞崗位、危險崗位、對身體健康有影響的崗位,都可以通過機器人進行替換。”
傳統產業因“智”蝶變
柳州市工業基礎雄厚,汽車、機械、鋼鐵等產業蓬勃發展,為AI提供了廣闊的試驗場。
“柳州有應用場景,有大量需求,可以聚集一批能開發和應用這些場景的公司。”柳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莫春燕說,“AI讓傳統產業因‘智’蝶變。”
當前,柳州以人工智能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為主線,依托國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的政策契機,推動汽車、鋼鐵、工程機械等重點行業的435家中小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加速前沿人工智能技術在企業生產中的落地應用,助力傳統產業實現轉型升級。
柳州市科技局局長管偉榮說,“十四五”時期,柳州把智能網聯和綠色低碳作為汽車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核心主線,重點支持本地企業突破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的關鍵技術,推動產品智能化升級。
9月6日,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在柳州舉行寶駿“三智”深化合作簽約儀式。根據協議,雙方將在輔助駕駛、智能座艙、智能制造等方面深化合作,聯合開發搭載華為先進智能技術的全新車型,共同推動汽車產業智能化和網聯化的高質量發展。
“如今的市場需求不再是過去的大批量模式,而是小批量、多元化。我們在生產線上嵌入人工智能,能更靈活地適應這種變化。”在柳州五菱汽車工業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裡,陳傳亮向本報記者介紹著生產線的新氣象。
作為公司零部件事業部技術工程科經理,陳傳亮持續探索如何將人工智能更有效地融入生產一線,以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人工智能的意義在於重塑和整合生產流程,使產品更契合市場變化。”陳傳亮說,“這條生產線有20多台設備,某款產品可能隻需其中10台即可完成加工。通過人工智能系統統籌,能自動匹配所需設備投入運行。”
在廣西新能源汽車實驗室,上汽通用五菱圍繞輔助駕駛、智能交互、智能管理、智能運維等新能源汽車智能化關鍵技術,持續深耕15年,積累了一系列創新性技術成果。目前,該實驗室已獲批自治區科技尖峰行動專項36項,獲得超兩億元科技經費支持﹔通過聯合清華大學等高校,採用創新模式,建成22個子實驗室,組建起超5000人的研發團隊。
“我們打造了全域AI生態,包括智能研發、智能駕駛、智能制造、智能供應鏈、智慧營銷等方面。”上汽通用五菱副總經理何逸波介紹。上汽通用五菱還成立了效率提升團隊,深入供應商企業,幫助他們轉型升級、降本增效。
不僅是汽車產業,柳州其他傳統產業也在“智”變中突破。
廣西柳州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大力推進“數智柳鋼”建設,其冷軋廠今年投用的首個“AI數智鋼卷平台”,可實時追溯冷軋鋼卷全生命周期的能源成本、備件消耗等數據,實現鋼卷生產成本“下線即結算”。廣西柳工集團有限公司打造的全球領先智慧工廠中,挖掘機智慧工廠實現13分鐘下線一台挖掘機,年產能達2萬台﹔裝載機智能工廠構建的“地下、地面、空中”三位一體智能物流體系高效運轉,僅需5分鐘即可完成一台裝載機下線。
科學施策為“智”護航
在柳州,人工智能之所以能快速發展,離不開當地政府科學施策為“智”護航。
為了推動產業發展,柳州成立了由黨政主要負責同志擔任組長的人工智能發展工作專班,同時成立人工智能產業攻堅小組,實施重大產業項目清單工作機制,全力推動60余個項目落地見效。
政策方面,柳州先后出台《柳州市促進人工智能發展的指導意見》《柳州市支持智能終端及機器人產業發展的九條措施(第一批)》《柳州市“人工智能+制造”行動方案(2025-2027年)》等政策,提出實施人工智能產品突破、賦能新型工業化、關鍵技術攻堅、企業培優育強、產業布局優化、資源要素保障六大行動,力爭到2027年,推動人工智能相關產業突破500億元。柳州同時也是廣西首個出台“人工智能+制造”行動方案的城市。
人工智能的發展不是“閉門造車”,為了引進相關領域的先進技術,柳州一直在搭建平台對接合作。
今年4月,柳州召開人工智能(AI)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大會,邀請眾多國家級機構的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參會,搭建起跨領域、高層次的交流平台。同時,與多家企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43個集中簽約項目總投資達337.7億元,為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政策的支持讓企業敢闖敢試。“無論是政府還是高校,都給予我們非常多的支持。”廣西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全球研發中心數字化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孫帥說,“比如挖掘機的機端大模型智能終端,有了支持,我們就可以進行研究探索。”
精准施策的效果顯而易見。目前,柳州已形成“智造能力+場景應用”雙輪驅動的“人工智能+”發展格局,有42家智能終端及機器人制造企業、12家廣西智能制造標杆企業、75家智能工廠、62家數字化車間。
柳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王穎說:“柳州計劃用5年時間,針對新興產業的終端產品開放全市超過100個示范應用場景,探索打造全空間無人示范區。利用政府、企業、學校和社會等多方資源,通過應用場景突破產品‘首試首用’和開拓產品市場,促進產業和市場有機銜接,助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目標。”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5年10月28日第5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人民網+
人民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領導留言板
領導留言板 強國論壇
強國論壇 人民視頻
人民視頻 人民日報
人民日報 人民網+
人民網+ 手機人民網
手機人民網 領導留言板
領導留言板 人民視頻
人民視頻 人民智作
人民智作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
					